拭泪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拭泪 ”。擦眼泪。
南朝 梁 萧统 《拟古》诗:“窥红对镜敛双眉,含愁拭泪坐相思。”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千秋一拭泪,梦觉有微馨。”《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第一句公子就不好登答,只得敛神拭泪。” 庐隐 《海滨故人》一:“有时她不耐烦了,不能十分温慰 玲玉 , 玲玉 一定要背人偷拭泪。”
旧时报丧讣文用语。对于亲属,亲者用“抆血”,疏者用“拭泪”。参见“ 抆血 ”。
见“ 拭泪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拭泪”。
⒉ 擦眼泪。
引南朝梁萧统《拟古》诗:“窥红对镜敛双眉,含愁拭泪坐相思。”
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千秋一拭泪,梦觉有微馨。”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第一句公子就不好登答,只得敛神拭泪。”
庐隐《海滨故人》一:“有时她不耐烦了,不能十分温慰玲玉,玲玉一定要背人偷拭泪。”
⒊ 旧时报丧讣文用语。对于亲属,亲者用“抆血”,疏者用“拭泪”。参见“抆血”。见“拭泪”。
拭泪的国语词典
擦拭眼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哭罢,拭泪道:『而今事已到此,痛伤无益。』」《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也作「抿泣」、「抆泪」。
拭泪的网络释义
拭泪
拭泪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式声。本义:揩,擦) 同本义
拭,清也。——《尔雅》
拭圭。——《仪礼·聘礼》。注:“清也。”
雍人拭羊。——《礼记·杂记》
反祛拭面,泣涕沾襟。——《论衡·指端》
惊定还拭泪。——杜甫《羌村三首》
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孔乙己》
(2) 又如:拭目(擦亮眼睛);拭泪,拭拂(拭擦,揩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t7 tsii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6 [海陆丰腔] shit7 chit7 [客英字典] chit7 [宝安腔] sit7 cit7 rsut8 [梅县腔] chit7 cut8 cit7 [沙头角腔]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識 | 賞職 | 書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ɕĭək | sjik/sj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戾(
)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2) 同本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晋书·羊祜传》
士皆垂泪涕。——《战国策·燕策》
剑外忽传收 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涕泪(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表示眼泪,与“涕”同义并用);泪波(泪水如波);泪泉(指眼泪);泪球(泪珠,泪滴);泪晶(泪珠)
(4) 引申指某些形似眼泪的东西 。如:蜡泪,泪蜡(蜡烛因燃烧熔化而滴落如泪);胡桐泪
动词
(1) 流泪
泪翟子之悲,恸 朱公这哭。—— 孔稚圭《北山移文》
(2) 又如:泪河(泪下如河。形容悲痛之极);泪下沾衿(流泪很多;沾湿衣襟);泪坠尊者(佛教用语。佛灭后,“大阿罗汉”有大悲心,常因悲三途的众生而啼泣,故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ui5 [宝安腔] lui3 [梅县腔] lui5 [台湾四县腔] lui5 [东莞腔] lui5 [海陆丰腔] lu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