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草寻蛇

bō cǎo xún shé [ bo cao xun she]
繁体 撥草尋蛇
注音 ㄅㄛ ㄘㄠˇ ㄒㄨㄣˊ ㄕㄜ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故意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成语用法

拨草寻蛇连动式;作谓语;用于自找麻烦。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执意寻找。

明汤显祖《牡丹亭·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⒉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大马扁》第十二回:“现在太后梗阻新政,你反拨草寻蛇,撩起太后那边,好不误事!”

拨草寻蛇的国语词典

比喻故意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拨草寻蛇的网络释义

拨草寻蛇

  • 拨草寻蛇,拼音是bō cǎo xún shé,汉语成语,意思是招惹恶人,自找麻烦。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回生》。
  • 拨草寻蛇造句

    按捺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他一路拨草寻蛇过去,行得片刻,那片隐隐约约的黑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切。
    内家六合枪,……一式秦王磨旗,二式凤凰点头,三式拨草寻蛇,四式……
    楚离藏身处四周都是高可及人的野草,加上乌云盖顶,虽然离水边很近,可是除非有人拨草寻蛇般搜索到近前,否则很难被发现。
    林冲说完,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式,换做拨草寻蛇式。
    可这奴心显然经验丰富,不等麋沅闪躲,大枪一招拨草寻蛇,直奔麋沅心口扎来。
    一路有如拨草寻蛇般艰难前进,最后终于钻出这个巨大的草丛。
    就算我不去拨草寻蛇,蛇它也会跑来咬我。
    反戳狗臀压扁狗背棒挑癞犬打草惊蛇拨草寻蛇天下无狗。
    朝天一炷香,拨草寻蛇,劈山沉香,童子献桃,提炉上香,望月穿花,弱风扶柳,夜走三关………蹦山穿空,童子捕蝶,青龙腾飞,好,收。

    汉字详情

    [b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NTY
    五行:
    仓颉: QIVE
    四角: 53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2) 同本义

    撥,治也。——《说文》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3) 又如:拨烦(治理烦杂的事务);拨乱(治理乱政;平定祸乱);拨畦(整治田畦);拨通(开导;启发)

    (4) 拨动东西;分开;拨开

    香炉风雪拨帘看。——唐· 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

    乃奋臂以指拨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拨风(像拨开大风的样子,速度异常之快);拨火儿(拨动火种使火烧得旺,比喻挑拨);拨置(挑拨);拨嘴(拌口舌);拨正(拨动使正;曲与直)

    (6) 调拨

    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7) 又如:拨款;拨降(发下);拨发(调拨发运);拨换(调换);拨兑(调拨;掉换)

    (8) 废弃

    秦拨古文。——《史记·太史公自序》

    (9) 又如:拨置(废置;挑拨);拨弃(抛开,丢弃);拨捐(犹泼弃,倾弃)

    (10) 排除

    虽然如此,早晚定拨冗而来。——毕魏《三报恩》

    (11) 断绝,折

    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12) 弹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13) 碰撞;撞击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 掉转 。如:拨转(掉转;转动;回心转意);拨转文词(调转话题)

    名词

    拨子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

    量词

    一群因共同利益、目的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人 。如:分成两拨儿

    英文翻译

    move; dispel; distribute

    方言集汇

    ◎ 粤语:but6
    ◎ 潮州话:puah4

    宋本广韵

    cǎo [cao]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A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采老上聲開口一等tsʰɑuchaux/cav
    xún [xun]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V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DI
    四角: 17347

    详细解释

    名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副词

    (1) 经常,时常 。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介词

    (1) 沿着,顺着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英文翻译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宋本广韵

    shé,yí [she,yi]
    部首: 603
    笔画: 11
    五笔: JPX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IJP
    四角: 53112

    详细解释

    shé

    名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

    形容词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1) ——见“委蛇”( wēiyí)

    (2) 另见 shé

    英文翻译

    snak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se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弋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jĭe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