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bó shì [ bo shi]
注音 ㄅㄛˊ ㄕ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博士 bóshì

(1) 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ourt academician (in feudal China)

(2) 博通古今的人

learned scholar

(3) 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文学博士
医学博士
doctor

(4) 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

茶博士
酒博士
master

词语解释

  1. 博通古今的人。

    《战国策·赵策三》:“ 郑同 北见 赵王 , 赵王 曰:‘子南方之博士也。’” 宋 王巩 《随手杂录》:“九重之内,安知有 英州 、 新州 ,此必有博士。”

  2. 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 秦 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

    汉文帝 置一经博士, 武帝 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 晋 置国子博士。 唐 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明 清 仍之,稍有不同。《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者, 鲁 博士也,以高第为 鲁 相。” 宋 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若医博士助教有闕,则比较累岁等第最优者补充。”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今之议者,莫不知此,多设博士,增置生徒,学校之盛百倍曩时。” 吴晗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 还跟当时著名的学者受学,例如 孔子 的后代 孔安国 作博士的时候, 司马迁 向他学习古文《尚书》。”

  3. 古代对具有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学音乐,屈博士,弄鉢调絃浑舍喜。”《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回头看时,是一个酒博士。”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磨博士云:‘唤我做甚么?误我打罗也’。”《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家里一箇茶博士,姓 陶 ,小名叫做 铁僧 。” 明 黄省曾 《吴风录》:“至今称呼椎油作麵佣夫皆为博士。”

  4. 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苏曼殊 《焚剑记》:“其人望族也,尝游学 大鹿国 ,得博士衔,人称洋状元。” 巴金 《灭亡》第八章:“前年我得到 巴黎大学 文学博士。”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四章:“家父是医学博士,耳鼻喉专家。”

引证解释

⒈ 博通古今的人。

《战国策·赵策三》:“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
宋王巩《随手杂录》:“九重之内,安知有英州、新州,此必有博士。”

⒉ 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 秦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 汉文帝置一经博士, 武帝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 晋置国子博士。 唐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 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
宋苏轼《乞医疗病囚状》:“若医博士助教有闕,则比较累岁等第最优者补充。”
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今之议者,莫不知此,多设博士,增置生徒,学校之盛百倍曩时。”
吴晗《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还跟当时著名的学者受学,例如孔子的后代孔安国作博士的时候, 司马迁向他学习古文《尚书》。”

⒊ 古代对具有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学音乐,屈博士,弄鉢调絃浑舍喜。”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胜回头看时,是一个酒博士。”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磨博士云:‘唤我做甚么?误我打罗也’。”
《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家里一箇茶博士,姓陶,小名叫做铁僧。”
明黄省曾《吴风录》:“至今称呼椎油作麵佣夫皆为博士。”

⒋ 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苏曼殊《焚剑记》:“其人望族也,尝游学大鹿国,得博士衔,人称洋状元。”
巴金《灭亡》第八章:“前年我得到巴黎大学文学博士。”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四章:“家父是医学博士,耳鼻喉专家。”

博士的国语词典

博学多闻,通达古今的人士。

博士的网络释义

博士 (汉语词语)

  •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
  • 博士的翻译

    英语: doctor, court academician (in feudal China)​, Ph.D.
    德语: Doktor (akademische Grad)​ (S)​
    法语: doctorat

    博士造句

    哥哥现在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
    小明考上了博士,大家奔走相告。
    我教过的学生已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章如果像博士买驴,丰干饶舌,还有什么价值呢?
    这位博士席丰履厚,好几家用人单位都向他发来邀请函。
    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小林双手捧着博士证书来到墓地,告慰九泉之下的老师。
    他要是考上博士,除非铁树开花。
    他觉得考上博士可以荣宗耀祖。
    他成年累月焚膏继晷地勤奋学习,后来考取了博士。
    科学院拥有大量博士生、硕士生,都是各个学科的主要研究人员,真可谓人才济济。
    他这个不学无术的人竟然想追求那位漂亮的女博士,人们都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他靠着磨杵成针的毅力,终於完成博士学位。
    他受过更高的教育,拥有化学博士学位。
    大学授予他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他们说他们不需要有博士学位的人。
    如果不介意的话,博士,我想问问你到那里做做什么?
    他靠着磨杵成针的毅力,终于完成博士学位。
    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拿到博士学位,内心的兴奋自是不言而喻。
    一到夏天,荷花姐妹们临风起舞。荷花千姿百态:有的昂首挺胸,像一个个勇敢的小卫兵;有的倾斜着脑袋,好像一个个小博士在思考着问题;还有的几朵荷花躲在一个角落里,好像一个胆小的小泵娘。

    汉字详情

    [bo]
    部首: 223
    笔画: 12
    五笔: F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IBI
    四角: 4304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十,尃( )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 同本义。与“小”相对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3)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4) 宽广;广搏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6) 众多;丰富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7)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8) 广泛;普遍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9)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10) 渊博,知道得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动词

    (1) 赌,博弈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3) 取得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4)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5) 换取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7) 通“搏”。争斗,博斗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文翻译

    gamble, play games; wide, broad

    方言集汇

    ◎ 粤语:bok3
    ◎ 客家话:[梅县腔] bok7 [台湾四县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海陆丰腔] bok7 [客语拼音字汇] bog5 [宝安腔] bok7 [沙头角腔] bok7 [陆丰腔] bok7
    ◎ 潮州话:pag4 (p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補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puakpuɑk
    shì [shi]
    部首: 329
    笔画: 3
    五笔: FGH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M
    四角: 4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 同本义

    士,事也。——《说文》

    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

    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

    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周书》

    是以为大夫卿士。——《书·牧誓》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曲礼》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 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马伶传》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唐· 韩愈《原毁》

    (3) 又如: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士大夫官僚阶层);士夫(青年男子);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男儿相别三天,就应另眼相看,极言进步之速)

    (4) 将领

    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士臣(将士)

    (6) 兵士;武士

    下军之士多从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在车曰士,步曰卒。——《吕氏春秋·简选》注

    驱中国士众这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楚辞·国殇》

    革车百乘,甲士千人。——《左传·成元年·三月作丘甲·注》

    (7) 又如:士兵;士众(众士兵);上士;中士;下士

    (8) 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其附于刑者,归于士。——《周礼·大司徒》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9)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士夫(士大夫);士田(古代卿、大夫、士及其子弟所领有的田地);士民(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士行(士大夫的操行);士论(士大夫的舆论、评论)

    (11)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12) 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荆州与国相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资治通鉴》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士庶(贵族和平民)

    (14) 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15) 知识分子的通称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6) 又如:士子(对读书人的通称);士林(学术界;知识界);士品(读书人的品行);士风日漓(读书的风气一天天淡薄了);士流、名士;士农工商

    (17) 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

    (18) 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遏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9) 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20) 卫兵,尤指将帅身旁的卫兵,特指中国象棋中的一个只能在将帅近旁活动的棋子 。如:将、士、相

    动词

    作官。通“仕”

    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周礼·地官·载师》

    古者匹夫五十而士。——《荀子·大略》

    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士。——《风俗通义·穷通》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英文翻译

    scholar, gentleman; soldi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6 [梅县腔] se5 [东莞腔] su3 [客英字典] sii5 [宝安腔] su3 [沙头角腔] su5 [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陆丰腔] si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鉏里上聲開口三等dʒʰĭəzrix/dr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