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拜谒
(1) 拜访谒见
(2) 参拜瞻仰(陵墓、碑碣等处)
词语解释
拜见。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告归,道逢丞相 申屠嘉 ,下车拜謁,丞相从车上谢 袁盎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 太宗 命召至, 郭 不敢隐,即前拜謁。”《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兄长两次亲往拜謁,其礼太过矣。”昆剧《墙头马上》第八场:“启禀老爷,众位门生老爷,前来拜谒座师。”
礼拜;瞻仰。
《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又请为 太祖 立生祠於 陈州 ,朝夕拜謁。”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三忠祠》:“我来再拜謁,弔古情徬徨。” 冰心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总理问我:‘去过 延安 没有?’我说:‘还没有呢,我真想在我还能走动的时候,去拜谒一次。’”
引证解释
⒈ 拜见。
引《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謁,丞相从车上谢袁盎。”
宋何薳《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太宗命召至, 郭不敢隐,即前拜謁。”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兄长两次亲往拜謁,其礼太过矣。”
昆剧《墙头马上》第八场:“启禀老爷,众位门生老爷,前来拜谒座师。”
⒉ 礼拜;瞻仰。
引《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又请为太祖立生祠於陈州,朝夕拜謁。”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三忠祠》:“我来再拜謁,弔古情徬徨。”
冰心《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总理问我:‘去过延安没有?’我说:‘还没有呢,我真想在我还能走动的时候,去拜谒一次。’”
拜谒的国语词典
拜见。
拜谒的网络释义
拜谒
拜谒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言,曷( )声。本义:禀告,陈述)(2) 同本义 谒,白也。——《说文》 谒,告也。——《尔雅》 摈者谒诸天子。——《仪礼·觐礼》 能典谒矣。——《礼记·曲礼》 惟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谒而归。——《国语·晋语》 臣请谒其故。——《战国策》 (3) 又如:谒急(告急);谒言(进谏) (4) 告发;检举 伍、官、连、县而邻,谒过赏,失过诛。——《韩非子·八经》 (5) 又如:谒过(揭发罪过) (6) 请;请求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战国策·燕策》 (7) 又如:谒告(告假);谒归(告假归里);谒浆(乞求茶水) (8) 进见 谒,访也。——《增韵》 越日偃师谒见王。——《列子·汤问》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环谒,四处拜访)。——宋· 王安石《伤仲永》 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谒伊藤氏。——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台谒当以属礼。——《明史》 (9) 又如:谒索(探望;借拜访之机索取财物);谒帝台(进见皇帝或权贵。喻指求官显达);谒选(官员到吏部等候选派);谒刺(谒见人时所用的名刺);谒禁(禁止人来进见);谒托(投见求托) (10) 到某人的陵墓表示敬意 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1) 又如:谒坟(拜谒坟墓);谒圣、簪花(考取秀才后,由教官率领到孔庙行礼,叫谒圣。新秀才披红,头插两朵金花,叫簪花);谒庙(进庙拜神) 名词 (1) 名剌 怀谒诣辞。——宋· 刘攽《贺知府某侍读启》 (2) 掌管引进谒见者的近侍 。如:谒者(古时泛指掌理传达、通报的近侍) (3) 姓 英文翻译visit, pay respects
方言集汇◎ 粤语:zit3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