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候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问候的敬词。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九:“拂拭贫士席,拜候丞相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顾主事 ﹞因往 江 家拜候,就传女儿消息, 江 家喜从天降。”《廿载繁华梦》第七回:“过了几天,只见关里册房 潘子庆 拜候, 周庸祐 接进坐下。”京剧《白蛇传》第三场:“原来小娘子住在 曹祠 附近,小生改日定当登府拜候。”
引证解释
⒈ 问候的敬词。
引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之九:“拂拭贫士席,拜候丞相辕。”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顾主事﹞因往江家拜候,就传女儿消息, 江家喜从天降。”
《廿载繁华梦》第七回:“过了几天,只见关里册房潘子庆拜候, 周庸祐接进坐下。”
京剧《白蛇传》第三场:“原来小娘子住在曹祠附近,小生改日定当登府拜候。”
拜候的国语词典
拜访问候。
拜候的网络释义
拜候
拜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2) 同本义 矦,伺望也。——《说文》 矦,覗也。——《广雅·释诂三》 市有候馆。——《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 (3) 又如:候馆(用以瞭望的高楼);候楼(用以瞭望的楼);侯遮(侦探敌情);候徼(在国境线上巡察警戒);候车(侦察敌情的战车) (4) 观测 。如:候风(观测风向);候景(测日影);候簿(天文观测记录簿) (5) 等候 稚子候门。——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即候苗成。——宋· 沈括《梦溪笔谈》 候春发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移顺天府羁候。 (6) 又如:候时(等候时机);候对(等候帝王召对);候结(等候审判;结案);候补道(等候实缺的候补道员) (7) 敬候 彼矦人兮。——《诗·曹风·候人》。传:“道路迎送宾客者。” (8) 又如:候拜(迎候拜见);候人(周礼官名。掌管在路上迎送宾客等事);候驾(迎候帝王) (9) 看望;问候 遣人候问。——《汉书·李广苏建传》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候札(问候的信札);候函(问候的信函);候省(探视问候);候敬(问候时敬赠的礼物) (11) 预测;占验 梦者六候。——《列子·周穆王》 (12) 又如:候天(占验天象,以卜吉凶祸福);候物(占验物候);候星(占验星象);候气(占验节气的变化) (13) 服侍 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 (14) 诊察 。如:候脉 (15) 〈方〉∶支付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老舍《茶馆》 名词 (1) 斥候,军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如:候人(军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 (2) “堠”的古字。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 。如:候火(烽火);候台(烽火台);候馆(供了望用的小楼) (3) 官吏 (4)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盗或迎宾的官员) (5) 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如: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急而修的道路) (6) 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如:候官(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 (7) 驿站,驿馆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汉书》 (8) 又如:候舍(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候置(驿站) (9) 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 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 (10) 引申为节候,时令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唐· 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11) 症候 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齐书》 (12) 时节 。如:时候;气候;候鸟 (13) 征兆 。如:症候;火候 英文翻译wait; expect; visit; greet
方言集汇◎ 粤语:ha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梅县腔] heu5 [陆丰腔] heu6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台湾四县腔] heu5 [客英字典] heu5 [东莞腔] heu3 [宝安腔] hiu3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