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邀

zhāo yāo [ zhao yao]
注音 ㄓㄠ 一ㄠ

词语释义

1.亦作"招要"。 2.邀请。

词语解释

  1. 亦作“ 招要 ”。邀请。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輟策共駢筵,并坐相招要。” 唐 李白 《寄上吴王》诗之三:“洒扫 黄金臺 ,招邀青云客。” 宋 苏轼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清 陈廷敬 《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忆昔相逢客京輦,城南华径纷招要。” 叶敬常 《割云亭雅集》诗:“琼楼玉宇最高处,文酒招邀乐不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招要”。邀请。

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輟策共駢筵,并坐相招要。”
唐李白《寄上吴王》诗之三:“洒扫黄金臺,招邀青云客。”
宋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清陈廷敬《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忆昔相逢客京輦,城南华径纷招要。”
叶敬常《割云亭雅集》诗:“琼楼玉宇最高处,文酒招邀乐不支。”

招邀的国语词典

邀请。

招邀的网络释义

招邀

  • 招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zhāo yāo,亦作“ 招要 ”。 邀请。
  • 汉字详情

    zhāo [zha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HR
    四角: 570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2) 同本义

    招,手呼也。——《说文》

    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楚辞·招魂序》

    招樊哙出。——《史记·项羽本纪》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3) 又如:招迎(招呼使接待;招引迎接);招求(招引导求);招招(招呼的样子);招诱(招唤劝导);招护(招呼,关照);招应(招呼、理睬)

    (4) 招收;招募

    上招贤良。——《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招拔(召来并加以擢用);招用(招收使用);招军(招募士兵)

    (6) 邀请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7) 又如:招宴(邀请参加酒宴);招要(招邀。邀请);招饮(招人宴饮)

    (8) 招致;招惹

    满招损,谦受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引《书·大禹谟》

    招而不至。——汉· 贾谊《论积贮疏》

    招越蜀呔怪。——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招风惹雨(招惹是非);招风揽火(招惹是非);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招召(招来祸福);招振(招致擢用)

    (10) 招供,供认

    非法拷打,何罪不招!——宋· 胡太初《昼帘绪论》

    (11) 又如:招状(供状);招款(招状);招稿(招供的文稿);招承(招认;认罪或认错)

    (12) 逗引

    今夫赵女 郑姬,设形容,…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史记》

    (13) 又如:招蜂引蝶(比喻逗引异性)

    (14) 招抚;招安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宋· 庄季裕《鸡肋篇》

    (15) 又如:招讨(招抚征讨);招慰(招抚);招怀(招抚)

    (16) 招揽 。如:招选(延揽选拔);招悦(招揽而使人乐从);招贤纳士(招引接纳贤士)

    (17) 摇动;挥舞

    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芦苇里棹出一只小船。——《水浒全传》

    (18) 又如:招飐(招展)

    (19) 招赘;招婿

    他今日倒赔缘房,招你为婿。——元· 乔吉《金钱记》

    不争你要来我家,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宋·无名氏《错立身》

    (20) 又如:不招(不当上门女婿);招嫁(招赘与出嫁)

    (21) 通“挢”( jiǎo)。举起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庄子·骈拇》

    操其觚招其末——《淮南子·主术》。注:“招,举也。”

    招八州而朝同列。——《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名词

    (1) 策略 。如:他回到下处,捉摸着下一招该怎样打法;绝招;妙招

    (2) 靶子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本生》

    (3) 口供,供词 。如:长状短招都取定,克日良时要斩人

    (4) 旧时挂在酒店、饭店或商店门口,写明店名或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 。如:酒招

    (5) 姓

    英文翻译

    beckon, summon; recruit, levy

    方言集汇

    ◎ 粤语:zi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eu1 [宝安腔] zau1 [客英字典] zhau1 cheu1 [陆丰腔] zhau1 [梅县腔] zhau1 [东莞腔] zau1 [海陆丰腔] zhau1 [台湾四县腔] zeu1
    ◎ 潮州话:ziê1/zio1 ,ziou1/zia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遙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tɕĭɛucjeu/tjeu
    yāo [yao]
    部首: 306
    笔画: 16
    五笔: RYT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SK
    四角: 38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敫声。本义:迎候)

    (2) 同本义

    邀相见。——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邀我至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北邀当国者。——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邀接(迎接);邀迓(迎请);邀迎(迎合)

    (4) 逢,遇到

    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清· 洪昇《长生殿》

    (5) 又如:邀世(逢世);邀乐(遇到欢乐);邀天晴(逢天晴);邀幸(侥幸,幸运)

    (6) 阻拦;截击

    又怕山北诸州出兵,邀其归路而击之。——《新编五代史平话》

    (7) 又如:邀截(阻截);邀留(婉称被俘获);邀勒(遮拦;阻挡);邀丐(阻截索求);邀伏(设伏兵拦 击);邀劫(拦路抢劫)

    (8) 请求;谋求

    吾乘时邀幸,得为吏部尚书。——《魏书·崔亮传》

    (9) 又如:邀恩(清代对年过八旬而未录取的考生赐赏举人称号);邀名(求取好的名声)

    (10) 招 。如:邀召(邀请);邀延(犹邀请);邀帖(请帖);邀呼(招唤)

    (11) 要挟

    邀其上者。——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邀君(要挟君主);邀勒(强迫;逼勒);邀胁(要挟;威胁)

    英文翻译

    invite, welcome; meet, intercept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u1 [客英字典] jau1 jeu1 [台湾四县腔] jau1 jeu1 [东莞腔] jau1 [陆丰腔] jau1 [宝安腔] jau1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eu1 [梅县腔] jau1
    ◎ 潮州话:iou1/iao1 hiou1/hia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堯平聲開口四等keuki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