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

zhāo pìn [ zhao pin]
注音 ㄓㄠ ㄆ一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招聘 zhāopìn

(1) 用公告的方式让人应聘

招聘会计人员
give public notice of a vacancy to be filled; recruit and employ through advertisement and examination

词语解释

  1. 招徕聘请。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庄王 ﹞於是乃招聘四方之士,夙夜不懈。”《宋书·前废帝纪》:“可甄访郡国,招聘閭部。” 宋 文天祥 《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自此名师端友,招聘仍年。”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我们局里招聘那么多工程师、副工程师。”

引证解释

⒈ 招徕聘请。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庄王﹞於是乃招聘四方之士,夙夜不懈。”
《宋书·前废帝纪》:“可甄访郡国,招聘閭部。”
宋文天祥《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自此名师端友,招聘仍年。”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一章:“我们局里招聘那么多工程师、副工程师。”

招聘的国语词典

招揽聘请。

招聘的网络释义

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

  • 招聘是指招收和聘请工人、职员参加工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招聘职工采取自由竞争的原则。资本家以高额薪金诱挖其他企业有技术的工人、职员,或以欺骗手段招聘员工使其受奴役和压榨,这些现象反映了资本主义尔虞我诈的一个侧面。建国后,我国招聘职工是根据国家生产计划的需要提出的,国家坚持劳动力统一调配的原则,任何单位不得私自招聘职工。1951年劳动部曾公布《关于各地招聘职工的暂行规定》,规定招聘职工必须遵守一定的制度和办理一定的手续,招聘者与被招聘者应订立劳动合同,将工资、待遇、工时、试用期以及招往远地者的来往路费、安家费等加以规定,并向当地劳动行政机关备案。近几年来招聘职工,基本上仍采用以上办法。有的规定应聘人员须经业务考核、面试,根据需要择优录取,经上级机关批准后,试用半年再正式聘用。
  • 招聘 (汉语词汇)

  • 招聘,汉语词汇。
  • 拼音:zhāo pìn
  • 是用公告的方式让人应聘,招徕聘请。
  • 出自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 招聘的翻译

    英语: to invite applications for a job, to recruit
    德语: anstellen (V)​, einstellen (V)​, Angebot (S)​, Einstellung, Rekrutierung (S)​, Stellenangebot (S)​
    法语: embaucher, engager

    招聘造句

    量才录用是这次招聘的一个原则。
    看清黑招聘的面目,看穿骗人的把戏,我给你一个稳定赚钱的机会。
    现在的学校,国家都不分配工作,单位需要工作人员,有时候直接去大学面试招聘,学生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单位应聘,都是双向选择。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以后肯定不愁找工作,因为他是国家重点大学,并且是警察干部的摇篮。
    大多数人只把女孩招聘进场所上班,随她自生自灭壹切随缘。
    你可以再投简历试试呀,或许他们不记得了。不过我想负责招聘的应该多少有点印象的。
    招聘人才要严格掌握标准,不能放宽尺度。
    如果非要找区别,那就是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面的编码,不同校区的编码不同,一般的用人单位是看不太出来的,除非是很专业的招聘人员。
    招聘的单位,良莠不齐,就像有些菜鸟也乱建主机。
    但尽管华尔街最好的意图时,但当在招聘女性时,企业的结构经常出现带动劳动力的性别差异。
    大多数人只把女孩招聘进场所上班,随她自生自灭一切随缘。
    这个学校正在招聘教师。
    以我多年的人事招聘经验看,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就等于给企业招财进宝。
    引起招聘者的兴趣。
    楼主放了两个企业的招聘要求,又将自己的个人简历贴了出来,是想问自己的状况比较适合哪个公司的工作岗位吧。
    哥哥达到了一家公司的招聘条件。
    在那张招聘启事前人们议论纷纷。
    这次招聘教师的条件很严格。
    这次招聘你怎么又榜上无名?
    此次招聘新进人员,受限于录取名额,相信必有沧海遗珠之憾。

    汉字详情

    zhāo [zha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HR
    四角: 570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2) 同本义

    招,手呼也。——《说文》

    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楚辞·招魂序》

    招樊哙出。——《史记·项羽本纪》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3) 又如:招迎(招呼使接待;招引迎接);招求(招引导求);招招(招呼的样子);招诱(招唤劝导);招护(招呼,关照);招应(招呼、理睬)

    (4) 招收;招募

    上招贤良。——《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招拔(召来并加以擢用);招用(招收使用);招军(招募士兵)

    (6) 邀请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7) 又如:招宴(邀请参加酒宴);招要(招邀。邀请);招饮(招人宴饮)

    (8) 招致;招惹

    满招损,谦受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引《书·大禹谟》

    招而不至。——汉· 贾谊《论积贮疏》

    招越蜀呔怪。——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招风惹雨(招惹是非);招风揽火(招惹是非);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招召(招来祸福);招振(招致擢用)

    (10) 招供,供认

    非法拷打,何罪不招!——宋· 胡太初《昼帘绪论》

    (11) 又如:招状(供状);招款(招状);招稿(招供的文稿);招承(招认;认罪或认错)

    (12) 逗引

    今夫赵女 郑姬,设形容,…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史记》

    (13) 又如:招蜂引蝶(比喻逗引异性)

    (14) 招抚;招安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宋· 庄季裕《鸡肋篇》

    (15) 又如:招讨(招抚征讨);招慰(招抚);招怀(招抚)

    (16) 招揽 。如:招选(延揽选拔);招悦(招揽而使人乐从);招贤纳士(招引接纳贤士)

    (17) 摇动;挥舞

    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芦苇里棹出一只小船。——《水浒全传》

    (18) 又如:招飐(招展)

    (19) 招赘;招婿

    他今日倒赔缘房,招你为婿。——元· 乔吉《金钱记》

    不争你要来我家,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宋·无名氏《错立身》

    (20) 又如:不招(不当上门女婿);招嫁(招赘与出嫁)

    (21) 通“挢”( jiǎo)。举起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庄子·骈拇》

    操其觚招其末——《淮南子·主术》。注:“招,举也。”

    招八州而朝同列。——《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名词

    (1) 策略 。如:他回到下处,捉摸着下一招该怎样打法;绝招;妙招

    (2) 靶子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本生》

    (3) 口供,供词 。如:长状短招都取定,克日良时要斩人

    (4) 旧时挂在酒店、饭店或商店门口,写明店名或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 。如:酒招

    (5) 姓

    英文翻译

    beckon, summon; recruit, levy

    方言集汇

    ◎ 粤语:zi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eu1 [宝安腔] zau1 [客英字典] zhau1 cheu1 [陆丰腔] zhau1 [梅县腔] zhau1 [东莞腔] zau1 [海陆丰腔] zhau1 [台湾四县腔] zeu1
    ◎ 潮州话:ziê1/zio1 ,ziou1/zia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遙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tɕĭɛucjeu/tjeu
    pìn [pin]
    部首: 605
    笔画: 13
    五笔: BMGN
    五行:
    仓颉: SJLWS
    四角: 154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甹( pīng)声。探问消息要靠耳朵,故从“耳”。本义:访问,探问)

    (2) 同本义

    聘,访也。——《说文》

    聘,问也。——《尔雅》

    靡使归聘。——《诗·小雅·采薇》

    季冬聘王梦。——《周礼·占梦》

    聘申叔于 陈蔡兮。——《后汉书·冯衍传》

    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礼记·曲礼》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大行人》

    (3) 又如:聘弓(古代聘问时持用之弓);聘贡(聘问朝贡);聘享(聘问献纳);聘使(奉命聘问)

    (4) 聘请 。如:礼聘(用尊敬的方式聘请);招聘(用广告的方式聘请);聘君(即以币帛或重金聘请而来的聘士、征士);聘召(以礼征召贤能);聘纳(以礼娶亲);聘币(聘人或订婚所订的礼物)

    (5) 旧时称订婚、迎娶之礼

    聘则为妻。——《礼记·内则》

    (6) 又如:聘定(犹婚约)

    (7) 通“娉”。女子订婚或出嫁

    声伯之母不聘。——《左传·成公十一年》

    (8) 又如:聘嫁(出嫁)

    英文翻译

    engage, employ; bet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ping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n5 [宝安腔] pin5 [海陆丰腔] pin5 [陆丰腔] pin5 [客英字典] pin5 [梅县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匹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phjengh/phienqpʰĭɛ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