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纳

zhāo nà [ zhao na]
繁体 招納
注音 ㄓㄠ ㄋㄚˋ

词语释义

招纳 zhāonà

(1) 招引;接纳

招纳贤士
recruit

词语解释

  1. 招引接纳。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高楼观而下道德,广苑囿而狭招纳。”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广川无逆流,招纳厕羣英。”《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所过剽掠,自为甲兵,招纳亡命。”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丞相自嫌家族单寒,把天下同姓,尽行招纳。”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去岁, 柳州 之役,彼等间关至 香港 招纳人才时,余在 美国 ,而无以应之也。”

  2. 犹招降。

    《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习 到官,诱諭招纳。”《南史·鲁爽传》:“ 文帝 累遣招纳,许以为 司州 刺史。” 宋 范仲淹 《王君墓表》:“言事者或请夷灭,或请招纳。”

引证解释

⒈ 招引接纳。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高楼观而下道德,广苑囿而狭招纳。”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广川无逆流,招纳厕羣英。”
《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所过剽掠,自为甲兵,招纳亡命。”
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丞相自嫌家族单寒,把天下同姓,尽行招纳。”
宋教仁《宋渔父日记·一九〇五年七月》:“去岁, 柳州之役,彼等间关至香港招纳人才时,余在美国,而无以应之也。”

⒉ 犹招降。

《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到官,诱諭招纳。”
《南史·鲁爽传》:“文帝累遣招纳,许以为司州刺史。”
宋范仲淹《王君墓表》:“言事者或请夷灭,或请招纳。”

招纳的国语词典

招揽接纳。

招纳的网络释义

招纳

  • 招纳,汉语词汇。
  • 拼音:zhāo nà
  • 释义:1、招引接纳。2、犹招降。
  • 招纳造句

    多年来,公司招纳经验丰富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集团欲在中国招纳贤仕,长期派驻印尼进行矿的开采和营运管理工作,与集团一同创造未来。
    若维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据栎阳积谷之实,放兵收降,招纳羌、胡,东争关、陇,传檄四郡,此我之所恶也。
    本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销售,希招纳贤士,扩大企业规模。
    瑜以永安人饶助为襄安长,无锡人颜连为居巢长,使招纳庐江二郡,各得降附。
    汉初藩国文士以策士之才被藩王招纳,但汉初严峻的形势又使他们竭力摆脱策士身份。
    由于两个月前的意外,导致今年的招纳失败,为此,我们决定于今日重新选拔,为了补足数量,此次年龄破格提升为二十五岁,修为不限,符合条件的,上前。
    该项研究中,来自大阪国际国大学和神户大学的研究人员招纳了一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有男性也有女性,以及另外一批同年龄的未经训练的志愿者。
    他日我若当了皇帝,必要招纳贤士,广募精兵,与宋、金成鼎足之势。
    在亨利和沃勒的带领下,他们的目标在于招纳英格兰的年轻天才。
    听说楚国国君王正想方设法招纳贤士。
    卑礼厚币,才是招纳贤才之道。
    安徽除前举“招纳亡命,联络十余村庄”,“刻期攻城”的谢家大户谢四老虎谢珍科。
    之后我们认识到,尽管公司招纳了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但这还远远不够,凭借一己之力你无法与成百上千的开发者的智慧相抗衡。
    但是着眼于为了让人们获得更多钱来实现的需求方的平衡,奥巴马说,这些公司和其他公司,将会被强制招纳新雇员。
    新年来临之际,电教行业翘楚深圳华普科技成功招纳家电行业金牌操盘手刘丹加盟快易典,并出任总经理。
    晋、汉之代,寰海未宁,而乃招纳叛亡,朋助凶逆。
    在一些国家,公务人员退休后职位便不再招纳,以此来悄悄地削减支出。
    我们降低标准是为了招纳真正的人才。
    五月五,是端阳,祝福朋友不能忘;挂艾草,粽子香,招纳百福福满堂;带香囊,喝雄黄,驱邪去灾体健康;赛龙舟,荡双桨,家庭幸福事业畅;预祝端午快乐!

    汉字详情

    zhāo [zha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HR
    四角: 570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2) 同本义

    招,手呼也。——《说文》

    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楚辞·招魂序》

    招樊哙出。——《史记·项羽本纪》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3) 又如:招迎(招呼使接待;招引迎接);招求(招引导求);招招(招呼的样子);招诱(招唤劝导);招护(招呼,关照);招应(招呼、理睬)

    (4) 招收;招募

    上招贤良。——《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招拔(召来并加以擢用);招用(招收使用);招军(招募士兵)

    (6) 邀请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7) 又如:招宴(邀请参加酒宴);招要(招邀。邀请);招饮(招人宴饮)

    (8) 招致;招惹

    满招损,谦受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引《书·大禹谟》

    招而不至。——汉· 贾谊《论积贮疏》

    招越蜀呔怪。——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招风惹雨(招惹是非);招风揽火(招惹是非);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招召(招来祸福);招振(招致擢用)

    (10) 招供,供认

    非法拷打,何罪不招!——宋· 胡太初《昼帘绪论》

    (11) 又如:招状(供状);招款(招状);招稿(招供的文稿);招承(招认;认罪或认错)

    (12) 逗引

    今夫赵女 郑姬,设形容,…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史记》

    (13) 又如:招蜂引蝶(比喻逗引异性)

    (14) 招抚;招安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宋· 庄季裕《鸡肋篇》

    (15) 又如:招讨(招抚征讨);招慰(招抚);招怀(招抚)

    (16) 招揽 。如:招选(延揽选拔);招悦(招揽而使人乐从);招贤纳士(招引接纳贤士)

    (17) 摇动;挥舞

    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芦苇里棹出一只小船。——《水浒全传》

    (18) 又如:招飐(招展)

    (19) 招赘;招婿

    他今日倒赔缘房,招你为婿。——元· 乔吉《金钱记》

    不争你要来我家,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宋·无名氏《错立身》

    (20) 又如:不招(不当上门女婿);招嫁(招赘与出嫁)

    (21) 通“挢”( jiǎo)。举起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庄子·骈拇》

    操其觚招其末——《淮南子·主术》。注:“招,举也。”

    招八州而朝同列。——《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名词

    (1) 策略 。如:他回到下处,捉摸着下一招该怎样打法;绝招;妙招

    (2) 靶子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本生》

    (3) 口供,供词 。如:长状短招都取定,克日良时要斩人

    (4) 旧时挂在酒店、饭店或商店门口,写明店名或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 。如:酒招

    (5) 姓

    英文翻译

    beckon, summon; recruit, levy

    方言集汇

    ◎ 粤语:zi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eu1 [宝安腔] zau1 [客英字典] zhau1 cheu1 [陆丰腔] zhau1 [梅县腔] zhau1 [东莞腔] zau1 [海陆丰腔] zhau1 [台湾四县腔] zeu1
    ◎ 潮州话:ziê1/zio1 ,ziou1/zia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遙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tɕĭɛucjeu/tjeu
    [na]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MWY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OB
    四角: 2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2)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3)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4)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6)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8) 缴纳,贡献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9)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10) 穿;着 。以脚跟着入鞋中。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11) 使进入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12) 取;娶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13)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14) 结交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15)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16) 用同“捺”

    (17) 按下。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18) 低,低下。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19) 通“衲”。密针缝纫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20)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21) 扣压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太尉 高俅、 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英文翻译

    admit, take, receive, accept

    方言集汇

    ◎ 粤语:naap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