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墟

jū xū [ ju xu]
注音 ㄐㄨ ㄒㄨ

词语释义

亦作'拘墟'。 比喻孤处一隅,见闻狭隘。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陆德明释文:'本亦作'墟'。'

词语解释

  1. 见“ 拘虚 ”。

引证解释

⒈ 见“拘虚”。

汉字详情

jū,gōu [ju,gou]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Q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PR
四角: 57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2) 同本义

拘,止也。——《说文》

艮为拘随物系之。——《易·说卦》传

拘系之乃从。——《易·随》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狎徐君,拘 齐庆封。——《韩非子·十过》

(3) 又如:拘证(缉拿审问);拘刷(通缉;拘捕);拘究(拘留审察);拘制(拘禁,系缚); 拘责(拘留责罚);拘闭(拘禁,扣押)

(4) 束缚;限制

使人拘而多畏。——《汉书·司马迁传》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荀子·宥坐》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庄子·秋水》

拘,犹限也。——《后汉书·王霸传》注

而不肖者拘焉。——《淮南子·泛论》。注:“犹检也。”

(5) 又如:拘紧(约束、束缚得紧);拘管(管教约束);拘逼(束缚,强迫);拘定(限定);拘卷(拘倦。约束,不自在);拘虚(受限于居所)

(6) 拘守;拘泥于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拘以定月。——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如:拘文牵墨(拘泥于文章教化,或受文章束缚);拘文牵义(拘泥于字义、文义)

(8) 抽搐

筋肉拘苛。——《素问·至真要大论》

拘挛犹拘束也。——《后汉书·曹褒传》注

(9) 又如:拘苛(抽搐;痉挛);拘急(因感受风寒而身体痉挛、抽搐);拘拳(拘挛拳曲。引申为受束缚而不自由);拘缀(痉挛)

(10) 通“钩( gōu)”。钩取,探取

不荣通,不醜穷;不拘一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庄子·天地》

(11) 通“痀”。曲,痉挛;痀偻,曲背

夫指之拘也,莫不求伸也。——《淮南子·泰族》

英文翻译

restrain, seize, de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ki1 [东莞腔] ki1 [客英字典] gi1 ki1 [台湾四县腔] gi1 ki1 [梅县腔] gi1 [陆丰腔] gi1 [宝安腔] gi1 ki1 [沙头角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舉朱平聲合口三等kyo/kiukĭu
[xu]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HAG
五行:
仓颉: GYPC
四角: 41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作“虚”。形声。从土,虚声。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孔子家语》

(3) 又如:墟土(丘陵之地);墟垒(犹堡垒)

(4) 废址,故城

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吕氏春秋·贵直》

(5) 又如:殷墟;墟棘,墟榛,墟莽(废墟榛莽;荒野)

(6) 坟墓

墟,墟墓。——《字汇》

(7) 又如:墟墓(墟坟,丘墓,墓地)

(8) 乡村集市

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童区寄传》

(9) 又如:墟市;墟集(乡村市集);墟期,墟日(市集日)

(10) 场所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诧宿于义,以游逍遥之墟。——《庄子》

(11) 村落 。如:墟落(墟里;村墟,都指村落);墟井;墟曲,墟聚,墟墅(乡间房舍)

动词

(1) 毁为废墟

今万乘之国,墟数于千,不胜而入。——《墨子》

(2) 奴役

通商而墟五印矣。——康有为《强学会序》

英文翻译

high mound; hilly countryside; wasteland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1 [宝安腔] hi1 [梅县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东莞腔]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海陆丰腔] hi1 [陆丰腔] 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魚平聲開口三等kʰĭokhio/q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