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捕

jù bǔ [ ju bu]
注音 ㄐㄨˋ ㄅㄨ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拒捕 jùbǔ

(1) 抗拒逮捕

resist arrest

词语解释

  1. 抗拒逮捕。

    《唐律疏议·捕亡·被殴击奸盗捕法》:“持仗拒捍,其捕者得格杀之……其拒捕不拒捕,并同上条捕格之法。”《元典章·刑部十六·违任》:“因 林圣护 拒捕,用棍将本人殴伤身死。” 老舍 《茶馆》第一幕:“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

引证解释

⒈ 抗拒逮捕。

《唐律疏议·捕亡·被殴击奸盗捕法》:“持仗拒捍,其捕者得格杀之……其拒捕不拒捕,并同上条捕格之法。”
《元典章·刑部十六·违任》:“因林圣护拒捕,用棍将本人殴伤身死。”
老舍《茶馆》第一幕:“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

拒捕的国语词典

抵抗逮捕。

如:「有一枪击要犯拒捕失败,被警察当场擒拿归案。」

拒捕的网络释义

拒捕

  • 拒捕,读作jùbǔ,汉语词语,多指以暴力方式或其他手段逃避警方逮捕。
  • 拒捕的翻译

    英语: to resist arrest
    德语: einer Verhaftung verweigern

    近义词

    拒捕造句

    这恶贼,杀了朝廷命官还敢拒捕,真是罪不容诛!
    男子火车站连抢两乘客抡刀拒捕被民警叉倒。
    该男子在其住宅外拒捕时被击毙。拒捕造句。
    某日黄昏,何在僻静地区巡逻,发现劫案,劫匪猫眼及蛇鳞皮悍然拒捕,展开激烈搏斗,众寡悬殊,何惨被杀害。
    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
    犯罪嫌疑人范某驾驶摩托车被民警车辆别倒后下车仓皇逃窜,民警果断追击,范某持刀拒捕,对民警叫嚣“谁敢上前就捅死谁”,并继续向西逃跑。
    记者林映辉报道昨天下午,在广州东晓南路瑞宝村繁忙路段,两名持枪抢劫恶徒开枪拒捕。
    在旧社会,反动派任意屠杀广大爱国志士,如有拒捕等事,便会格杀勿论。
    曾姓笨贼潜入东势民宅偷窃被发现,警方赶抵曾嫌竟开瓦斯拒捕,因瓦斯呛鼻只好乖乖就范。
    三被保险人因犯罪处死、拒捕或越狱致死者。
    疑犯拒捕的消息传到宜章,民意沸腾。
    不过后来因为用心智魔法迷奸小女孩的时候被发现了,拒捕的时候还用魔法杀了人,被闻讯赶到的大神官一记闪电劈成了焦炭。
    另许父承认狂乱驾驶导致探员陈伟雄受伤,母子则获控方不提证供起诉拒捕罪名。
    杀人犯拒捕,所以警察就地向他开枪。
    刘汉东不敢相信警方的侦破能力,撞毁的汽车是自己的,带血的匕首上有自己的指纹,拒捕逃亡的也是自己,跳进淮江也洗不清,绑票加上杀人,妥妥的枪毙死罪。
    负责驾驶的那名嫌犯因涉嫌偷窃小货车、无照驾驶及拒捕而被捕。其他两名嫌犯则交由父母领回。
    金酗酒驾车,违规超速,耍蛮拒捕,警方若适度使用武力,将他打翻擒获,本在情理之中。
    在公众场合酗酒、拒捕、斗殴属于轻罪。
    据说奥斯瓦德在拒捕时枪杀了一名警察。
    警炮响了,到了晚上,巡夜的人在一只正在建造的船骨里找到了他,他拒捕,但是被捕了。

    汉字详情

    [j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ANG
    五行:
    吉凶:
    仓颉: QSS
    四角: 51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2) 同本义

    其不可者拒之。——《论语》

    拒敌也。——《荀子·仲尼》注

    内以固城,外以拒难。——《荀子·君道》

    (3) 又如:拒御(抵御);拒敌(抵御敌人;匹敌,比得上);拒捍(抵抗);拒马(古代的一种防御战具。用以布阵阻塞,使人马止步,不得跨越)

    (4) 拒绝,抵制

    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

    (5) 又如:拒谏(不肯接受别人的规劝);拒物(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拒却(拒绝,推却);拒闭(闭门拒绝)

    (6) 违抗 。如:拒违(违抗);拒逆(违抗)

    (7) 据守 。如:拒抗(拒守险狭之地);拒塞(扼守边关);拒隘(犹拒险)

    (8) 占据

    不即安分,却来拒吾之公厅,此又不知耻也。——《清平山堂话本》

    (9) 向外岔出,横生

    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韩非子》

    名词

    通“矩”。方形阵势

    拘环拒折之容。——《淮南子·齐俗》

    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左传·宣公十二年》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 蔡人, 卫人;为右拒,以当 陈人。——《左传·恒公五年》

    英文翻译

    ward off with hand, defend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g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gi1 gi3 [梅县腔] gi3 [沙头角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海陆丰腔] ki1 ki3 gi1 gi3 [东莞腔] ki1 [宝安腔]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吕上聲開口三等giox/givvgʰĭo
    [bu]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GEY
    五行:
    仓颉: QIJB
    四角: 53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而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物)

    (4) 追寻,搜寻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名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2) 姓

    英文翻译

    arrest, catch,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pu3 [客英字典] pu5 [沙头角腔] pu3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3 [台湾四县腔] pu5 p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ʰuboh/b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