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煦

fú xù [ fu xu]
注音 ㄈㄨˊ ㄒㄨˋ

词语释义

犹送暖。

词语解释

  1. 犹送暖。

    毛泽东 《送瘟神》诗序:“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人民日报》1960.4.27:“像拂煦的春风,吹遍千家万户。”

引证解释

⒈ 犹送暖。

毛泽东《送瘟神》诗序:“微风拂煦,旭日临窗。”
《人民日报》1960.4.27:“像拂煦的春风,吹遍千家万户。”

拂煦的国语词典

送暖。

如:「微风拂煦,让人感觉很舒畅。」

拂煦的网络释义

拂煦

  • 拂煦,读音 fú xù,汉语词语,指送暖。
  • 拂煦造句

    微风拂煦,撩起她清逸的流海,眉如青黛,悠远而渺茫。
    拂煦的天光潮水般一波一波地漫过盎然的土地。
    鸡声三唱,微风拂煦,天色微明,天地间一片祥和与宁静。
    他抬头看看天,云彩遮日,微风拂煦,看来不能拿天热当借口。
    每当春天来临,和风拂煦,春水方起,花香柳绿,万紫千红,看上去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样,春满人间。
    市海岸度假村,海风吹过,一阵阵清爽的感觉伴随着清新的海水味道拂煦,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看南天,欢然命笔。

    汉字详情

    fú,bì [fu,b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X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LLN
    四角: 55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2) 同本义

    拂,过击也。——《说文》。按,随击随过,犹拍也。”

    拂,去也。——《广雅》

    授弓拂弓。——《仪礼·大射仪》。注:“去尘也。”

    和弓击摩。——《考工记·弓人》。注:“拂之摩之。”

    商祝拂柩。——《仪礼·既文礼》

    主人拂几。——《仪礼》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拂掉(拂杓。拂拭;扫除);拂帚(拂尘);拂子(拂尘);拂须(揩拭胡须);拂去桌上的尘土

    (4) 击

    拂颐,贞凶。——《易·颐》

    神武据鞍未动, 金以鞭拂马, 神武乃还。——《北史》

    (5) 违背;逆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而无拂吾虑。——《国语·吴语》

    是谓拂人之性。——《礼记·大学》

    拂于耳。——《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拂戾(违逆,不和顺);拂心(违逆其心意);拂经(违背常理);拂乱(违反其意愿以乱之);拂世(违背世情)

    (7) 掠过或轻轻擦过

    长袂拂面。——《楚辞·大招》

    梧桐杨柳拂金井。——唐· 李白《扶风豪士歌》

    (8) 又如:春风拂面;拂掠(轻轻掠过)

    (9) 甩动;抖动

    明日便当拂衣而去。——《后汉书》

    (10) 又如:拂袖(甩动衣袖);拂衣(拂袖;振衣,表示兴奋)

    (11) 除去

    拂其恶。——《太玄经·从》。注:“去也。”

    (12) 又如:拂暑(拂除暑气);拂彻(消除,除去);拂除(祓除)

    (13) 从…中拔出来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唐· 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14) 接近 。如:拂旦(拂明,拂晨,拂晓,接近天明的时候)

    (15) 触到 。如:拂云(触到云);拂天(触到天)

    (16) 振动;摇动 。如:拂手(挥手);拂汩(风动的样子)

    名词

    (1) 拂拭的用具

    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

    (2) 又如:拂尘(拂子,掸尘土或驱赶蚊蝇的用具)

    (3) 另见

    英文翻译

    shake off, brush away; dust

    方言集汇

    ◎ 粤语:faak1 fat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t7 fit8 fin5 [客语拼音字汇] fag5 fid5 fid6 fud5 fug5 [海陆丰腔] fut7 fit8 fin5 [梅县腔] fut7 [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宝安腔] fut7 f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敷勿入聲合口三等phyot/phiutpʰĭuət
    [xu]
    部首: 403
    笔画: 13
    五笔: JQK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RF
    四角: 673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昫( )声。本义:温暖;暖和)

    (2) 同本义

    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温润也。——《说文》

    煦,温也。——《广韵》

    煦而为阳春,散而为霖雨。——宋· 王禹偁《送柴侍御赴阙序》

    晨烟暮霭,春煦秋阳。——颜延之《陶征士诔》

    (3) 又如:煦风(暖风;和风);煦润(温暖滋润)

    (4) 和乐的样子

    伤夷受煦。——柳宗元《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

    (5) 又如:煦愉(温煦,和悦);煦濡(温和;惠爱)

    名词

    (1) 日出时的霞光

    景光之人煦若射。——《墨子·经说下》

    (2) 恩惠

    堂侄余庆,承煦绍宗。——唐玄宗《诫励宗室诏》

    动词

    (1) 抚育 。如:煦物(养育万物);煦育(抚育;养育);煦养(爱抚;抚育)

    (2) 受雇为人劳动

    故姜牙卖煦无所售,而见师于 文武。—— 晋· 葛洪《抱朴子》

    (3) 转动

    人生三月,目煦,亦能笑。——《白虎通》

    英文翻译

    kind, gentle, gracious, genial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2 jyu3
    ◎ 客家话:[宝安腔] hi3 hi5 |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hi3 [海陆丰腔] hi1 hi5 [客英字典] hi1 hi3 hi5 [台湾四县腔] hi1 hi5 [梅县腔] 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況羽上聲合口三等hyox/x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