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

fǔ xù [ fu xu]
繁体 撫卹
注音 ㄈㄨˇ ㄒ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抚恤 fǔxù

(1) 对因战或因公致伤、致残和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抚

comfore and compensate a bereaved family

词语解释

  1. 见“ 抚恤 ”。

  2. 亦作“ 抚卹 ”。抚慰救助。

    《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 忍良 等以 麻奴 兄弟本 烧当 世嫡,而 贤 抚恤不至,常有怨心。”《晋书·华谭传》:“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饉, 谭 倾心抚卹。”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江忠烈公》:“时 浙西 大水,公请帑十万抚卹。” 冰心 《最后的安息》:“同时她又联想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 翠儿 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3. 体恤爱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公事经怀,每加抚卹。”《南史·蔡徵传》:“俄敕遣 徵 收募兵士,自为部曲。 徵 善抚卹,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过一万。”《水浒传》第一○五回:“当事的,平日不将军士抚恤节制,直到鼓噪,方才给发请受。”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良朋密友,有情意的亲戚,温情厚意的抚恤,现在都成一梦了。”

  4. 慰问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并给以物质帮助。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中》:“且各兵弁死於战者无以抚恤其妻子。” 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五卅运动与商务印书馆罢工》:“抚恤 顾正红 家属一万元,赔偿工人罢工期间的损失十万元。”

  5. 指抚恤金。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五章:“真的死了,倒还可以要他一笔抚恤。”

引证解释

⒈ 见“抚恤”。亦作“抚卹”。

⒉ 抚慰救助。

《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忍良等以麻奴兄弟本烧当世嫡,而贤抚恤不至,常有怨心。”
《晋书·华谭传》:“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饉, 谭倾心抚卹。”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江忠烈公》:“时浙西大水,公请帑十万抚卹。”
冰心《最后的安息》:“同时她又联想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⒊ 体恤爱护。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公事经怀,每加抚卹。”
《南史·蔡徵传》:“俄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 徵善抚卹,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过一万。”
《水浒传》第一〇五回:“当事的,平日不将军士抚恤节制,直到鼓噪,方才给发请受。”
瞿秋白《饿乡纪程》二:“良朋密友,有情意的亲戚,温情厚意的抚恤,现在都成一梦了。”

⒋ 慰问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并给以物质帮助。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中》:“且各兵弁死於战者无以抚恤其妻子。”
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五卅运动与商务印书馆罢工》:“抚恤顾正红家属一万元,赔偿工人罢工期间的损失十万元。”

⒌ 指抚恤金。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五章:“真的死了,倒还可以要他一笔抚恤。”

抚恤的国语词典

对于因公受伤或残废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予物质帮助。《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将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也作「抚恤」。

抚恤的网络释义

抚恤

  • 抚恤,汉语词汇。
  • 注音:fǔ xù。
  • 释义:安抚体恤。
  • 出自:《东周列国志》
  • 抚恤造句

    依臣之见,只要轻征薄敛,抚恤百姓,简选贤才,托付老臣练兵御悔,中兴之功,旬月之间就可有所希望。
    中国与外夷通商,不是互通有无的交换,而是天朝抚恤外夷的一种手段。
    享有待遇、福利、退休、抚恤、资遣、保险等权益及保障。
    警耗传至京师,朝旨把死事诸臣,一一抚恤,独将何桂清革职拿问,另简大臣为江督。
    而是反其道行之,借下一屁股债,甚至将房子都抵押套出钱,结果导致哪怕有一笔抚恤金,咱们仍是赤贫如洗,缺衣少食。
    敢情我这给部队抚恤也成慷他人之慨啊。
    皇上放心,昨夜牺牲的老百姓我们会安排妥加抚恤和照顾。
    四次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统筹解决退役军人实际的困难。
    为一次过错支付抚恤金就够了,不要负担更多。
    接踵而来的是一场为受难家属偿付抚恤金的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
    但因不需上缴税赋,加上前线士卒寄回大批军饷和抚恤金,伤残士卒和家眷的生活暂时无忧;只要天下雨,加紧播种一季冬小麦,明年的口粮就有了保证。
    优抚即优待抚恤之意,主要是对保卫国家的将士及其家属进行物质优待和精神抚慰,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他领有一笔政府发的伤残抚恤金。
    他在一次火灾事故中因残废而得到政府的伤残抚恤金。
    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已是历史的喘息。
    相反,这些资产是国债,当这些国债被赎回的时候,政府就会通过增加税收、从公众借取、和减少抚恤金及其他支出来为社保注入资金。
    钱穆十二岁时遭父丧,家徒壁立,靠本族怀海义庄抚恤为生。
    唐山成立了支援灾区的突击队,网友们成立了抚恤孤儿的联络站。
    他转眼逼死了四人,却又行若无事的抚恤后事,奇怪的是,数千兵卫眼中竟毫无异色,仿佛理所应当一般。

    汉字详情

    [f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FQN
    五行:
    仓颉: QMKU
    四角: 51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2) 同本义

    撫,安也。——《说文》

    抚而泣之。——《国语·晋语八》

    左右抚矢而乘之。——《仪礼·乡射礼》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鲁直背。——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抚弄(抚摩);抚心(用手抚摸胸口。表示安抚);抚拭(抚摩拂拭);抚背(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4) 用手按着

    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抚剑(按剑);抚臆(以手按胸);抚手(拍手)

    (6) 通“拊”。拍或轻击

    抚,敷也,敷手以拍之也。——《释名·释姿容》

    权抚掌欢笑。——《三国志·鲁肃传》

    (7) 又如:抚掌(拍手);抚胸(以手捶胸。表示悲痛);抚案(用手指按着节拍)

    (8) 安抚;安慰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设备使抚 表众。——《资治通鉴》

    (9) 又如:抚驭(安抚控制);抚理(安抚治理);抚辑(安抚慰问);抚柔(安抚怀柔)

    (10) 弹拨 。如:抚桐(弹琴);抚弄(拨弄;弹奏);抚弦(拨弄琴弦)

    (11) 照料使健全生长;养育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12) 又如:抚字(抚养;抚肩);抚孤(抚养、救济孤儿);抚畜(抚养);抚稚(抚养儿女)

    (13) 占有

    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礼记》

    (14) 通“幠”( )。掩;盖

    神与化游,以扶四方。——《淮南子·原道》

    (15) 又如:抚世(盖世)

    名词

    (1) 官名。巡抚的简称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輙表贺。——《明史·海瑞传》

    (2) 又如:抚军(巡抚的别称);抚台(巡抚的别称);抚署(巡抚公著);抚院、学院(巡抚衙门和学院衙门。清巡抚,省级最高行政长官)

    (3) 古州名 。汉豫章郡地,陈置抚州。在今江西省临川县治

    英文翻译

    pat, console, comfort; pacify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3

    宋本广韵

    [xu]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TL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BT
    四角: 97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2)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3)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4)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6) 怜悯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唐· 沈佺期《移禁司刑》

    (7) 又如:恤矜(怜悯)

    (8) 周济

    以恤礼哀寇乱。——《周书·大宗伯》

    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存恤贫无告者。——《明史》

    隋主闻知大怒,厚恤 麦铁杖等,杀监军 刘士龙,囚 于仲文。——《隋唐演义》

    (9) 又如: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

    (10) 安置

    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汉书》

    (11) 顾及;顾念

    战胜宜阳,不恤 楚交,忿也。——《战国策》

    (12)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

    (13) 抚养

    恤孤寡。——《礼记·月令》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孔子家语·弟子行》

    (14) 又如:恤孤(抚养孤儿)

    名词

    (1) 葬仪

    俗谚云:“会稽打鼓送恤, 吴兴步担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丧葬礼仪)

    英文翻译

    show pity; relieve, help

    方言集汇

    ◎ 粤语:s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陆丰腔] sut7 [客英字典] sut7 sit7 [海陆丰腔] sit7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xid5 [台湾四县腔] sit7 sut7 [宝安腔] sut8 sot8 [东莞腔] sut8
    ◎ 潮州话:思温4(戌)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辛聿入聲合口三等syt/sv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