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号

yā hào [ ya hao]
繁体 押號
注音 一ㄚ ㄏㄠˋ

词语释义

押字;签字。

词语解释

  1. 押字;签字。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十个保官都押号,官家御押在中间。”

引证解释

⒈ 押字;签字。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十个保官都押号,官家御押在中间。”

押号的网络释义

押号

  • 押号,汉语词语,拼音yā hào ,意思是押字;签字。
  • 汉字详情

    [ya]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LH
    五行:
    仓颉: QWL
    四角: 560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甲声。本义:签署,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记号,以做凭信)

    (2) 同本义

    随即押一纸公文。——《水浒全传》

    (3) 又如:押了花字(押花);押合同(签订合同);押榜(在官府文告上签字);押敕(签署诏令);押文字(签字);押字(签字);押署(签名;画押)

    (4) 抵押,典当

    暂且押四百两银子。——《红楼梦》

    (5) 又如:押月(租赁房屋时先付给房东两个月租金,其中一个月的租金作为预付);押地(旧时作为抵押品的田地);押款(商业用语。以货物或有价证券等做抵押向银行或钱庄借款);押期(抵押期限);押价(典当或抵押的价格);押保(押出交保)

    (6) 拘禁,关押 。如:押番(专司捕盗衙役);押司(宋时协助地方官办理案牍、官司等事的属吏);拘押(拘禁;关押)

    (7) 押送

    押正旦带枷上。——《窦娥冤》

    (8) 又如:押水(水路运输的押运人);押发(押送)

    (9) 下注 。如:押注(押上赌注);押宝(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10) 陪伴 。如:押燕(押宴);押伴(陪伴客使);押宴(陪伴宾客,主持宴会)

    (11) 执掌

    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新唐书·百官志》

    (12) 又如:押寨夫人(压寨夫人);押班(百官朝会时位在班列之首的官员)

    (13) 通“压”。挤压

    初生子,便以石押其头使扁。——《晋书·东夷·辰韩传》

    名词

    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符号 。如:阿Q画了押就给毙了

    英文翻译

    mortgage, pledge; deposit; to pawn; to arrest, detain, guard

    方言集汇

    ◎ 粤语:aap3 aa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ab5 [台湾四县腔] ap7 [客英字典] ap7 [陆丰腔] ap7 [梅县腔] ap7 [宝安腔] ap7 [东莞腔] ap7 [海陆丰腔] ap7
    ◎ 潮州话:ah4(ah), ap4 [澄海]a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甲入聲開口二等qrap/eapʔap
    hào,háo [hao]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GN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MVS
    四角: 60027

    详细解释

    háo

    动词

    (1)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3)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4)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6)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7)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8) 另见 hào

    hào

    动词

    (1) 扬言有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3) 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号令

    (5) 召唤;呼唤 。如:号召

    (6) 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号之曰燧人氏。

    号为军机四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 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3) 记号;标帜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4) 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号刚峰。——《明史》

    (5) 又如: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6) 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7) 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8) 犹种,类。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

    (9) 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10)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

    (11)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量词

    (1) 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 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 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 另见 háo

    英文翻译

    mark, sign; symbol; nu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hou6
    ◎ 潮州话:ho7 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倒去聲開口一等ɣɑughauh/haw

    押号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