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额

mò é [ mo e]
繁体 抹額
注音 ㄇㄛˋ ㄜˊ

词语释义

抹额 mò’é

(1) 缠在额头的头巾;包裹额头的发带。也称“抹头”

hood

词语解释

  1. 束在额上的头巾。

    唐 杜牧 《上宣州高大夫书》:“ 娄侍中 师德 ,亦进士也……以红抹额应猛士詔,躬衣皮袴,率士屯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抹额》:“《二仪实録》曰: 禹 娶 涂山 之夕,大风雷电,中有甲卒千人,其不被甲者,以红綃帕抹其头额,云海神来朝。 禹 问之,对曰:‘此武士之首服也。’ 秦始皇 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额、緋衫、大口袴。侍卫自此抹额,遂为军容之服。”《水浒传》第一○七回:“ 呼延灼 是冲天角铁幞头,销金黄罗抹额。”一本作“ 袜额 ”。《红楼梦》第三回:“﹝ 宝玉 ﹞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抹额的国语词典

系绑在额头上的布巾。《水浒传.第五五回》:「病尉迟孙立是交角铁幞头,大红罗抹额。」《红楼梦.第八回》:「黛玉用手整理,轻轻拢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也作「抹头」。

抹额的网络释义

抹额

  • 抹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中国服饰,明代较盛行。妇女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亦称“抹头”,束在额上的巾。《新唐书·娄师德传》:“戴红抹额。”《席上腐谈》:“以绡缚其头,即今之抹额也。”在宋代的仪卫中,如教官服幞头红绣抹额,招箭班的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就是用红紫等色的纱绢,裹在头上的抹额。
  • 抹额造句

    这随从看着自己的主子那一副想要吞了自己的模样,急忙抹了抹额上的冷汗,急慌慌的解释道。
    蓝玉抹了抹额头的汗珠,撇了撇嘴道。
    只见为首之人束发金冠,金抹额,双摇两根雉尾,大红袍,金锁甲,银合马,画杆戟,面如满月,脣若涂硃,正是苏护之子苏全忠。
    文华皇帝头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一身黄袍灿若星光,面如中秋之月,颇具威严。
    卫长卿都不敢伸手去抹额头上的冷汗,他纹丝不动的拿着玉简,生怕影响了叶鹏飞查看。
    天灶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
    我抹抹额头上的汗,觉得王威说的很对,窗前那个女人,真的有可能是女鬼啊!“你太紧张了,好好休息一下,怕就回去吧!”。
    她头上束一条“抹额”,又称“抹头”,这束在额上的巾,是行军的用品,又称军容抹额。抹额的颜色可分别军人的属队和军阶,到宋以后才成为一般饰物,至明而盛行。
    话音落下便是有一面穿衣镜出现在了李巍的面前,头戴紫金冠,勒着抹额,穿着大红箭袖衣服,脚上的靴子,唇红齿白,若是换上女装怕是能让一群女人自卑。
    出了门,欣然重重地吐出一口气。中午的太阳亮得耀眼。晒得人发昏。欣然在太阳里闭上眼睛,爸爸不停地抹额头上的汗水。
    望着躺倒在地上,失去生机的两人,齐峰重重的舒了口气,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心中轻叹道。
    秋阳撒金光,菊花漫山黄。茱萸插鬓角,米糕抹额旁。登高祈福祉,把酒诉衷肠。少年步步高,老人福寿长。爱情到久久,快乐在重阳。节日快乐!
    那翩翩公子没有像普通百姓那样剃头结辫,而是留着飘飘长发,齐眉勒着银抹额,挽着嵌宝莲花道冠。
    较为瘦弱的青年,抹了抹额头上渗出的冷汗,望向身边的“刘哥”。
    黄劭手下一员大将奔行而来,销金黄抹额,绿锦细纳袄,身长九尺五寸,手提铁棒一条,正是人称截天夜叉的何曼。

    汉字详情

    mǒ,mò,mā [mo,ma]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GSY
    五行:
    仓颉: QDJ
    四角: 550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揩;擦

    武松抹了桌子。——《水浒全传》

    (2) 又如:抹脱(擦掉);抹泪揉眵(揩拭眼泪);抹抹(揩抹干净)

    (3) 捋;拉;推 。如:把帽子抹下来;抹撒(方言。捋)

    (4) 另见 mǒ;mò

    动词

    (1) (形声。从手,末声。本义:涂抹,涂敷;搽)

    (2) 同本义

    学毋无不为,晓妆随手抹。——杜甫《北征》

    (3) 又如:抹脸(演戏时化妆涂脸);抹油嘴(白吃,沾便宜)

    (4) 涂掉,抹去

    我抹的这瓶口儿净。——李真夫《虎头牌》

    (5) 又如:抹倒(抹掉;抹去);抹勒(涂掉);抹零(算账或付钱时抹去整数之外的尾数)

    (6) 玩 。如:抹牌(摸牙牌);抹骨牌(用骨牌娱乐或赌博)

    (7) 另见 mā;mò

    动词

    (1) 轻按。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

    (2)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 。如:抹墙

    (3) 紧挨着绕过 。如:抹角(转弯子;转弯的地方);抹门儿(挨着门边);转弯抹角

    (4) 蒙住

    各以红绡抹头。——《聊斋志异》

    (5) 弯下 。如:大伯即时抹着腰出来;一抹头,走了进来

    (6) 紧贴;紧束 。如:抹衣(围裙式的工作服);抹额(束在额上的头巾);抹胸(古代内衣一种)

    (7) 另见 mā;mǒ

    英文翻译

    smear, apply, wipe off, eras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t3 mu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t7 [梅县腔] mat7 [沙头角腔] mat7 [客英字典] mat7 [陆丰腔] mat8 [东莞腔] mat7 [宝安腔] mat7 [客语拼音字汇] mad5 [台湾四县腔] mat7
    ◎ 潮州话:bhu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撥入聲合口一等muɑtmuat
    é [e]
    部首: 616
    笔画: 15
    五笔: PTKM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RMBO
    四角: 316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客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额头,脑门)

    (2) 同本义

    頟,颡也。从页,各声。字亦作额。——《说文》

    封说为龙頟侯。——《汉书·卫青传》

    龙额。——《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3) 又如:额颅(额头,前额);额颅盖(前额);额花(妇女用来贴在额上的以纸、绢、玉等做成的装饰花);额黄(六朝至唐时的妇女,喜欢在额间涂上黄颜色作为装饰,称为额黄。也称“额山”)

    (4) 店铺或厅堂正面和顶部挂的有字的板,牌匾 。如:匾额;额名(在匾额上题写的名称);额籍(匾额与名录)

    (5) 规定的数目 。如:额地(计入纳税纳粮数额的田地);额外主事(明清各部中,等级最低的官员);额子(定额,规定的数目)

    (6) 物体上首接近顶端的部分 。如:额子(无顶的头巾);碑额;崖额

    英文翻译

    forehead; tablet, plaque; fix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k6
    ◎ 潮州话:hiah8

    宋本广韵

    抹额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