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巾

pī jīn [ pi jin]
注音 ㄆ一 ㄐ一ㄣ

词语释义

披巾 pījīn

(1) 披在肩上的织物

shawl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古代的一种便帽。《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头上戴着披巾,身上穿着纬罗暗补子直身,粉底皂靴。”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便帽。

《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头上戴着披巾,身上穿着纬罗暗补子直身,粉底皂靴。”

⒉ 用来披在肩上的织物。

郭沫若《瓶》诗之一:“她披的是深蓝色的绒线披巾,有好几次被牵挂着不易进行。”
《1957年曲艺选·第三件棉袄》:“他一只手把着扁担,一只手摇摆着,脚底下的草鞋垫子轻巧地、匀称地挪着。胳膊上的披巾像两个翅膀似的在往前飞。”

披巾的国语词典

妇女搭在肩上的帛巾。流行于隋唐,其形制大体有两种:一种布幅较宽,长度较短,形似披风。另一种布幅较窄,长度增加,多绕过双臂垂在身体两侧,有装饰的功用。

披巾的网络释义

披巾

  • 披巾,拼音pī jīn,是指披在肩上的织物。
  • 披巾的翻译

    英语: shawl

    披巾造句

    她把一条披巾披在肩膀上。
    藏羚羊的绒毛轻柔细软,可以织成轻如鸿羽的时尚华贵的披巾“沙图什”,因而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流苏在衣服的角上由线制成的穗或须边,特别是祷告用的披巾,按宗教仪式法则要求男人们戴的披巾。
    我没有像克尔凯郭尔那样,被基督教沉沉垂下的双手所唤醒,也没有像犹太复国主义者那样,在长方形披巾飞去时,还抓住它最后的一角。我是终结或开端。
    姑娘过来时,大伙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将她抓住,由新郎用大披巾包裹,背进屋强行举行婚礼。
    乔治小姐裸露着两只粗大的有小窝窝的胳膊,一边肩膀上披着一条红色的披巾,走到安乐椅之间给她腾出来的地方,她停下来,姿势不自然。
    赛克斯和他那位搭档各自用黑色大披巾将脖子和下巴裹起来,穿上大衣。
    那条披巾的花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一条黑色披巾是晚礼服的最佳搭配装饰。
    亚历山德拉的马车驶向夏白塔家的大门,玛丽看到了李老太太的红披巾在小路飘动。
    那是个寒冷的夜晚;我用披巾裹着肩膀,然后开始全神贯注地继续思考。
    那女人猛然地披上披巾在肩膀上。
    石像刻线明显,披巾搭胸,细腰束带。
    裹着黑披巾的老妇人在门口盯着我们。
    其余的一切,即一块大披巾下那瘦小干枯的躯体、两只胳膊、椭圆形的灰色脸庞和苍白的头发,全都被黑暗所吞噬了。
    新娘和新郎坐在婚宴的贵宾席上,新娘手持一个筛子,筛子上盖有一块丝绸披巾。
    一条绿色的大披巾围在他颈子里。
    让我把这披巾折起来围在你身上。
    衣服换好后,穆兹旦命令她们用披巾遮住面孔,跟随在他的驮轿后。
    刚才她起来迎接我们的时候,她那条随手披在肩上的披巾,就掉在椅子上了。

    汉字详情

    [p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HCY
    五行:
    仓颉: QDHE
    四角: 54047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披,从旁持曰披。——《说文》

    设披周也。——《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

    执披。——《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

    执披者旁四人。——《仪礼·士丧礼》

    设披。——《仪礼·既夕礼》

    动词

    (1) 分开;裂开

    而披其地。——《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

    又披其邑。——《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

    不折必披。——《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如:竹竿披了;披磔(开割);披砍(撇开);披榛(砍去丛生之草木)

    (3) 打开;开发

    披,张也。——《广雅》

    披重攘以诞兮。——嵇良《琴赋》。注:“开也。”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披卷(开卷阅读);披帙(打开卷帙);披对(开诚相对);披肝胆(表示以真诚相见);披展(披诚展拜,拜见);披情(剖露情怀);披示(揭示,显示);披决(劈剖);披荆(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5) 拨开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披究(拨开观赏);披草(拨开荒草);披抉(拨开挑剔);披视(拨开来看);披云雾(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披拨(犹推开)

    (7) 覆盖或搭衣于肩

    孰居无事而披拂是。——《庄子·天运》。释文:“风貌。”

    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夜披衣坐。——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披甲(穿着铠甲);披帛(妇女服饰名。相当于近代婚嫁庆功的披红);披肩(覆于肩上;旧时妇女的服饰);披红(红帛披身);披毛戴角(指变牛变马);披发跣足(披散头发,赤着脚);披坚持锐(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披房(披屋。正屋后的平房);披子(即披屋);披檐(正屋屋檐下搭建的附属建筑物);披厦(一种房屋结构,房檐突出,檐下可避风雨)

    (9) 翻开;翻阅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唐· 韩愈《进学解》

    (10) 又如:披味(翻阅玩味);披书(翻阅文书);披图(展阅图籍、图画等);披诵(展卷诵读);披簿(翻阅簿籍);披检(翻阅查检);披涉(翻阅涉猎);披索(翻阅求索);披书(开卷,读书);披省(披览);披文(披阅文章);披核(披阅考校);披绎(披阅寻绎);披寻(披阅寻讨);披较(披阅考较);披校(批校)

    (11) 披靡

    汉军皆披靡。——《史记·项羽本纪》。正义:“言精体低垂。”

    (12) 又如:披却(犹披靡);披退(披靡退却);披易(披靡辟易);披荡(犹披靡);披攘(披靡)

    (13) 披露; 陈述 。如: 披心(披露真心);披拂(披露拂动);披心腹(披露真诚);披陈(表白;陈述);披述(陈述);披诉(陈诉)

    (14) 分析;辨析 。如:披析(分析);披究(分析研究);披迷(剖析迷惑);披拣(辨析选择);披剔(辨析挑选;剔除,除去);披削(批改、删削)

    英文翻译

    wear; split; crack

    方言集汇

    ◎ 粤语:pei1
    ◎ 客家话:[梅县腔] pi1 [海陆丰腔] pi1 pia1 [客语拼音字汇] pi1 pia1 [宝安腔] pi1 [客英字典] pi1 [陆丰腔] pi6 bi3 [东莞腔] pi1 [台湾四县腔] pi1 pia1
    ◎ 潮州话:p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敷羈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pʰĭephie/phye
    jīn [jin]
    部首: 318
    笔画: 3
    五笔: M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LB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2) 同本义

    巾,佩巾也。——《说文》

    沐巾一。——《仪礼·士冠礼》

    盥卒授巾。——《礼记·内则》

    布巾环幅不凿。——《仪礼·士丧礼》

    静其巾幂。——《仪礼·特牲馈食礼》

    儿女共沾巾。——《战国策·魏策》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巾短情长。——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花巾;小丝巾;巾栉(梳洗用品,即手巾和梳子;梳洗打扮);巾帚(拭巾和扫帚);巾帨(毛巾)

    (4) 缠束或覆盖用的织物

    巾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簌簌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领巾;围巾;巾带(古代有功之人的冠服,亦代指功名);巾车(有帷幕装饰的车子);巾衣(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又指古代送葬时引柩所用的布

    巾待于阼阶下。——《仪礼》

    (6) 头巾

    愆礼巾,所以饰首。——《风俗通》

    巾,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玉篇》

    羽扇纶巾。——苏轼《赤壁怀古》

    首戴方山巾。——李白《嘲鲁儒》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7) 又如:巾帻(头巾);巾冠(巾和冠);巾絮(头巾);巾囊(包裹,布袋);巾帽(头巾和帽子);巾卷(古代士族所用的头巾和书卷。引申为士族的代称)

    (8) 巾箱

    巾卷充街。——《文选·皇太子释奠会诗》

    (9) 又如:巾笈(存放巾帛、书卷的小箱子);巾笥(有巾帛覆盖的箱子);巾衍(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巾笥(即巾箱);巾箧(巾箱)

    动词

    (1) 包裹;覆盖

    巾,犹衣也。珠丛云:以衣被车谓之巾。——《周礼·巾车》注

    巾以文绣。(用绣巾盖着。)——《庄子》

    (2) 又如:巾幂(用来覆盖礼器的布帛。引申为“覆盖”)

    英文翻译

    kerchief; towel; turban; KangXi radical number 50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梅县腔] gin1 [海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沙头角腔] gin1 [陆丰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宝安腔] gin1
    ◎ 潮州话:geng1(kurg) [揭阳]gêng1(keng) [潮阳]ging1(ki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銀眞B開平聲開口三等眞Bkin/kynk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