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

bào xiào [ bao xiao]
繁体 報效
注音 ㄅㄠˋ ㄒ一ㄠ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报效 bàoxiào

(1) 为报恩而效力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
render service to repay sb.'s kindness

词语解释

  1. 亦作“ 报効 ”。报恩效力;酬谢。

    《后汉书·乐恢传》:“﹝ 乐恢 ﹞上书辞谢曰:‘仍受厚恩无以报效。’”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虽蒙 句践 礼,竟不闻报效。”《水浒传》第二五回:“ 西门庆 道:‘ 九叔 记心,不可泄漏,改日别有报效。’”《红楼梦》第四回:“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将来国家需要你,总要有好的身体才能够报效国家。”

  2. 旧指以财物奉献官府、上司。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 乾隆 豫 工 川 运,则承平日久,人思报効,每次皆千万以外,然实不抵一次普免之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十一年, 广东 奸民 李光照 覬覦富贵,具呈内务府,请报効木植,重修 淀园 。”《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上紧把银子--该报效的,该孝敬的--早些送进去。” 巴金 《灭亡》第二二章:“结果商会会长报效了二十万元军饷,买回了自己底自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报効”。

⒉ 报恩效力;酬谢。

《后汉书·乐恢传》:“﹝乐恢﹞上书辞谢曰:‘仍受厚恩无以报效。’”
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虽蒙句践礼,竟不闻报效。”
《水浒传》第二五回:“西门庆道:‘ 九叔记心,不可泄漏,改日别有报效。’”
《红楼梦》第四回:“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将来国家需要你,总要有好的身体才能够报效国家。”

⒊ 旧指以财物奉献官府、上司。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及乾隆豫工川运,则承平日久,人思报効,每次皆千万以外,然实不抵一次普免之数。”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十一年, 广东奸民李光照覬覦富贵,具呈内务府,请报効木植,重修淀园。”
《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上紧把银子--该报效的,该孝敬的--早些送进去。”
巴金《灭亡》第二二章:“结果商会会长报效了二十万元军饷,买回了自己底自由。”

报效的国语词典

为报答对方恩情而效力。

报效的网络释义

报效

  • 报效,汉语词汇。
  • 拼音:bào xiào。
  • 释义:报恩效力;酬谢。
  • 报效造句

    我们要认真学习功课,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国家。
    这两句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现世功名的淡薄,更有一层佛家轮回之意。即使今天舍身取义,来世依然是英雄,报效家国时不晚。
    抗战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上了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革命道路。
    他虽然年少,却有着将来报效国家的鸿鹄之志。
    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学好知识,报效祖国,他在国外留学时,废寝忘食,分秒必争。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每个有志青年,都应有报效祖国的碧血丹心。
    我们要立志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年老的父亲老泪纵横地拉着儿子的手嘱咐儿子要努力报效祖国。
    多少年来,卧薪尝胆的故事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艰苦奋斗,报效祖国。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一刻千金的宝贵时光,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她激动的双手颤抖地接过远方不知名的人捐赠的学费,发誓一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学校通报表扬了赵光同学报效祖国的先进事迹。
    你是警察,就要和同志一起维护和平,一起保卫家园;你是老师,就要和同事一起陪育祖国的花朵,一起努力报效社会;你是科学家,你就要和同伴一起为祖国的明天科学事业而奋斗,一起并肩努力。
    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用我的思念聚成点,用我的牵挂连成线,再用我的祝愿汇成面,给你裁一套爱的军装,佩上你建功的勋章,粘上报效祖国的荣光,等待你回来跟我一起分享!
    正是!如今北方战事在即,眼看李唐江山就要风雨飘摇,俺爹说了,大丈夫生于世,就该驰骋沙场,马革裹尸,报效朝廷,岂能混迹于市井中一辈子?
    因为他刻苦用功,才能考上大学,才能回报社会,才能报效祖国。
    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意见时,司马迁直抒己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英勇奋战,实在是因为敌强我弱,后无援兵,不得已才暂时降敌,相信他会寻找机会再立一份与其失败相当的功劳来报效朝廷。

    汉字详情

    bào [b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LE
    四角: 5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奔赴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名词

    (1) 报纸 。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英文翻译

    report, tell, an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潮州话:bo3

    宋本广韵

    xiào [xiao]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UQ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KOK
    四角: 08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jiào)”。考查。考核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动词

    (1) 摹仿;师法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名词

    (1) 功效;效果;结果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英文翻译

    result, effect; effective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u4 [沙头角腔] hau5 [客英字典] hau5 [海陆丰腔] hau6 hau3 [梅县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hau3 [宝安腔] hau3 [东莞腔] hau3 [陆丰腔] hau5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敎去聲開口二等ghrauh/heawɣ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