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

bào fù [bao fu]
繁体 報復
注音 ㄅㄠˋ ㄈㄨ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报复 bàofù

(1) 报积怨、愤恨的行为或实例

图谋报复
revenge

引证解释

⒈ 酬报;报答。

《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復焉。”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復。”

⒉ 指报积怨、愤恨。

巴金《家·十版代序》:“我更不愿意把小说作为报复的武器来攻击私人。”
田汉《获虎之夜》:“易四聋子知道母老虎一定要报复的。”

⒊ 答复;应对。

《北史·萧宝夤传》:“门庭宾客若市,而书记相寻, 寳夤接对报復,不失其理。”
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布衣有事或数謁见在位者,在位者相报復甚希。”

⒋ 犹报应。

《北齐书·孝昭帝纪论》:“岂幽显之间,实有报復,将齐之基宇止在于斯,帝欲大之,天不许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贾廉访昔年设心拐去的东西,到此仍还与商家用度了。这是羹里来饭里去,天理报復之常。”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人都道是舅太太怜恤孤女的一片心肠;我只道这正是上天报復孝女的一番因果。”

⒌ 禀报;报知。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四折:“令人报復去,道有陈婆婆同四个状元来了也。”
《水浒传》第三九回:“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内,使人入去报復,多样时, 蔡九知府遣人出来邀请。”

⒍ 往复。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迴环,犹阴阳之报復。”

报复的国语词典

报仇。

报复的网络释义

报复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 《报复》是一款科幻FPS大作,由虚幻3引擎打造,将登陆PC和次世代主机平台。在该作中,开发商将加入全新的技术元素Thorskan,即扫面真实世界的环境在游戏中的3D世界中重制。
  • 报复 (汉语词汇)

  • 报复,古时指报恩、报仇;回复;报告。见《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 报复造句

    受人欺侮而进行报复的做法是愚蠢的。
    可能是想忘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想报复他。
    报复来源于被欺负。。。被欺负了就会产生痛苦的情绪。这种情绪需要得到补偿。这就产生了报复的行为。
    对我来说,给一个爱你的人最大的报复,不是恨他也不是亲手毁了他,而是冷漠。
    你把他得罪了,可要当心,他这个人报复心重,决不会善罢甘休的。
    男人,说什么在他面前表现得过得比他好是假的。真要报复,不仅要自己过得漂亮,还要他付出代价。
    首先你要断绝和他的一切来往,否则你会天天被他报复,其次好好工作,别去像太多,因为爱情就是这样,从追求到恋爱这个过程的确很好,但别忘记还有分手和结婚,凡是都有阴阳两级之分,爱情不是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你要清楚这一点。
    证人钳口结舌,法官明白他是害怕遭到报复。
    他把大家对他的帮助当成是“攻击”、“报复”,这简直是颠倒是非,不分好坏。
    他们暗地里火上浇油,激励我报复。
    第一,离婚,这个离婚不是为了惩罚他,是为了自己。女人千万不要为了可怜或者为了报复离婚,是否离婚一定要依自己内心的想法,用离婚根本是报复不了男人的。他如果真的怕你报复,怕你离开他,当初他就不会去外遇了。所以女人一定要为自己活着。
    敌人疯狂地对村民们进行了报复。
    他这种打击报复给自己提意见的人,纯粹排斥异己的做法,在单位引起强烈不满。
    剑拔弩张的关系会因为报复行动而轻易升级。
    相比较而言,中国谍报人员避开那些有报复性的人,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人可能会变得反复无常、易暴露。
    由于害怕别人报复,他整天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
    这是一次罕见的打击报复事件。
    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放弃报复,学会宽容是爱自已的最好办法。
    这次攻击一定要斩草除根,免得对方日后报复。
    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汉字详情

    bào [b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LE
    四角: 5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奔赴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名词

    (1) 报纸 。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英文翻译

    report, tell, an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潮州话:bo3

    宋本广韵

    [fu]
    部首: 343
    笔画: 9
    五笔: TJ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AHE
    四角: 8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 )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 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2)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罭》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旦復旦兮。——《书·大传》

    言不可復也。——《论语》

    (3) 又如:复还(回返)

    (4) 引申为恢复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复国(恢复邦国);复性(恢复善良的本性);复正(恢复正规、正常);复朴(恢复真朴);复故(恢复照旧);复籍(恢复学籍;恢复国籍)

    (6) 回归,还原

    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 齐七十余城皆复为 齐。——《史记·田单列传》

    死者不可复生。——《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旦复旦兮。——《书·大传》

    言不可复也。——《论语》

    (7) 回答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复于王者曰。——《孟子·梁惠王上》

    王辞而不复。——《史记·司马相如传》

    (8) 又如:复书(复信,答函);复谢(回拜,答谢)

    (9) 报复

    纵无被坚执锐者北面复匈奴之志。—— 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10) 又如:复怨(报仇)

    (11) 履行,实践 。如:复言(实践诺言);复践(履行约定之事)

    (12) 古称人死后招其魂归来 。如:复魂(还魂);招魂复魄

    (13) 免除

    民有东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免除三人的兵役。)——汉· 晁错《论贵粟疏》

    (14) 又如:复除(免除徭役);复租(免除赋税);复免(免除徭役)

    (15) 覆盖。引申为庇护

    顾我复我。——《诗·小雅·蓼莪》

    (16) 又如:复土(盖土);复载生成(天复地载,抚育成长。指庇养包容,教育成长);复瓿(比喻著作没有价值,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

    副词

    (1) 又,再。中断再开始

    不行不可复者。——《管子·牧民》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汉书·艺文志》

    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汉书·贾山传》

    得复见将军于此。——《史记·项羽本纪》

    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前行,欲穷其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复籍;复帐(妓女接待第二个客人);复旦(夜尽复明)

    名词

    (1) 有里的衣服。即夹衣

    複,重衣也。从衣,复声。——《说文》

    有里曰複,无里曰襌。——《释名·释衣服》

    夏不失复。——桓宽《盐铁论》

    (2) 又如:复裈(双层裤,夹裤);复襦(有里的短袄);复衫(短袄);复衾(絮有絮棉的大被);复被(絮有絮绵的被)

    (3) 远古人居住的洞穴 。如:复穴(远古人所居的土窟);复穾(如洞穴一般幽深的屋子)

    (4) 中医指七方之一的复方 。如:复药(指由复方配制的成药)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淮南子·氾论》

    (5) 又如:掏复(掏挖地室)

    形容词

    (1) 重复;繁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又如:复用(重复运用);复沓(重复;重叠堆积)

    (2) 夹层

    从复道上。——《汉书·高帝纪》。师古曰:“上下有道,故曰之复。”

    履中有木者,谓之复舄。——《方言》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复道回廊(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和曲折迂回的走廊);复哨(军事用语。即二人为一班的步哨);复账(双层的帷账);复壁(两层而中空的墙壁,可以藏匿人和物)

    (4) 重叠

    陶复陶穴。——《诗·大雅·緜》

    (5) 又如:复嶂(重叠的岩石山峦);复岭(重叠的山峰);复屋(上古时代一种楼阁的建筑);复阁(重叠的楼阁)

    英文翻译

    return; repeat; repeatedly

    方言集汇

    ◎ 粤语:fu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bʰĭukbiuk

    报复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