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莫

shé mò [ she mo]
注音 ㄕㄜˊ ㄇㄛˋ

词语释义

亦作“折末”。亦作“折么”。

任凭。

不论;不管。

莫非;或许。

亦作:折末折么

词语解释

  1. 亦作“ 折末 ”。亦作“折麼”。任凭。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臣折么流 儋耳 ,臣折么贬 夜郎 ,一个因书 贾谊 长沙 放,一个因诗 杜甫 江边葬。”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折莫将 陶朱公 贵像把黄金铸,到底也载不的 西子 泛江湖。”《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折莫三重门户,选甚十二楼中?”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折末的铜作壁,铁作垒,有什么攻不破、攻不破也雄关。”

  2. 不论;不管。

    《朱子语类》卷一一八:“若能於《大学》《语》《孟》《中庸》四书穷究得通透,则经传中折莫甚大事,以其理推之无有不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折莫老的、小的、俏的、村的,满坛里热荒。”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折么他满筵人列着先锋将,小可如百万军刺 颜良 时那一场攘。”

  3. 莫非;或许。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你道他无聪明智慧,折莫他便鲁坌愚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折末”。亦作“折麼”。

⒉ 任凭。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臣折么流儋耳,臣折么贬夜郎,一个因书贾谊长沙放,一个因诗杜甫江边葬。”
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折莫将陶朱公贵像把黄金铸,到底也载不的西子泛江湖。”
《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折莫三重门户,选甚十二楼中?”
清洪昇《长生殿·合围》:“折末的铜作壁,铁作垒,有什么攻不破、攻不破也雄关。”

⒊ 不论;不管。

《朱子语类》卷一一八:“若能於《大学》《语》《孟》《中庸》四书穷究得通透,则经传中折莫甚大事,以其理推之无有不晓。”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折莫老的、小的、俏的、村的,满坛里热荒。”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折么他满筵人列着先锋将,小可如百万军刺颜良时那一场攘。”

⒋ 莫非;或许。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你道他无聪明智慧,折莫他便鲁坌愚痴。”

折莫的国语词典

不论、不管。《董西厢.卷一》:「折莫老的、小的、俏的、村的,满坛里热荒。」《水浒传.第七一回》:「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也作「遮莫」。

折莫的网络释义

折莫

  • 【词语】:折莫
  • 【注音】:zhē mò
  • 【释义】:1.亦作"折末"。亦作"折"。 2.任凭。 3.不论;不管。 4.莫非;或许。
  • 汉字详情

    zhē,zhé,shé [zhe,sh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R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HML
    四角: 52021

    详细解释

    shé

    动词

    (1) 断而犹连 。如:扁担折了;折腿烂手的人(指没有什么本领的人)

    (2) 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别太使劲,不然绳子就要折了

    (3) 生意亏损 。如:折耗;折本儿;折阅(商品减价销售)

    (4) 另见 zhē;zhé

    zhē

    动词

    (1) ∶翻,翻转 。如:折个跟斗(折斤斗)

    (2) 倒过来倒过去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红楼梦》

    (3) 又如:开水太烫,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

    (4) 另见 shé;zhé

    zhé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折其右肱。——《易·丰》

    兑为毁折。——《易·说卦》

    无折我树杞。——《诗·郑风·将仲子》

    折疡之祝药。——《周礼·疡医》

    设折俎。——《仪礼·特牲礼》

    无折骨。——《左传·哀公元年》

    兔走触株,折领而死。——《韩非子·五蠹》

    堕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间训》

    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断针。比喻不值钱的东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脚铛(断脚锅);折齿(折断牙齿)

    (4) 引申为曲折;弯

    折,曲也。——《广雅》

    河九折入于海。——《淮南子·览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简(折札);折水(回旋的流水);折还(曲行。古代礼节,表示行进的一种步法);折盘(回旋貌;盘曲貌);折腰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折脖子(低头)

    (6) 反转;改变方向

    骊山北构而西折。——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折旋(折回来,返回);折身(转身);折易(辟易。改变方向行走)

    (8) 屈服;折服

    则周必折而入于 韩。——《战国策·西周策》

    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 魏,不如早救之。——《战国策》

    (9)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10) 挫伤,挫折

    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

    折北不救。——《汉书》。颜师古注:“折,挫也。”

    (11) 又如:折食料(不敢当此厚遇而折了寿数);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寿)

    (12) 折合;抵当

    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儒林外史》

    (13) 又如:折帕(以银子代替书帕);折过(互相抵消);折兑(折算调换);折充(折合抵充)

    (14) 损失;减损

    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三国演义》

    (15) 又如:折除(减损);折福(折损福分);折损(损伤;损失);折消(消除)

    (16) 夭折;死亡 。如:折短(夭折);折摇(死亡)

    (17) 判断;裁决 。如:折讼(判决诉讼案件)

    (18) 杜绝,闭 。如:折口(闭口);折拗(犹中断)

    (19) 折磨 。如:折割(折磨);折堕(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坠(折磨;毁坏)

    (20) 毁坏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孔子·九地》

    名词

    (1) 账册 。如:存折

    (2) 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 。如:打八折

    (3) 汉字笔画名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法书要录》

    (4) 又如:横、竖、撇、点、折

    (5) 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6) 姓

    动词

    (1) 折叠

    折叠环复。(往复环绕。)——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折藏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块的服装式样,供习武时穿用);折本(古代由长卷折叠成的书本);折扇

    (3) 转折;曲折

    折遇墙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又三四折。——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名词

    (1) 折子 。如:经折;奏折;折片(清代称奏文为折片);折奏(直达皇帝的奏章)

    (2) 另见 shé;zhē

    英文翻译

    break off, snap; b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d5 zed5 [台湾四县腔] zat7 zat8 [客英字典] zhet7 [海陆丰腔] zhat7 zhat8 [梅县腔] zhat7 cak7 [东莞腔] zet7 zap7 [沙头角腔] ziet7 [宝安腔] zet7 [陆丰腔] cak7
    ◎ 潮州话:zih8(chîh) zih4(chi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杜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de/deidʰiei
    mò,mù [mo,mu]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JDU
    五行:
    仓颉: TAK
    四角: 44804

    详细解释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3)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4)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5)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代词

    (1)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莫大的幸福;莫大欣喜;莫二(没有第二个;无比)

    名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动词

    (1) 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閒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1) 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 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2) 同本义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3) 又如:莫夜(夜晚)

    (4) 通“幕” 。如:莫府(即幕府)

    (5) 姓

    (6) 另见

    英文翻译

    do not, is not, can not; nega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mok6 m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ok8 mu5 [梅县腔] mok8 [台湾四县腔] mok8 mu5 [客英字典] mok8 [沙头角腔] mok8 [东莞腔] mok8 [宝安腔] mok8 [陆丰腔] mok8 [客语拼音字汇] mog6
    ◎ 潮州话:毛翁8 毛窝6 ,mog8(môk) mo6(mŏ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慕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mɑkm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