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算

zhé suàn [ zhe suan]
注音 ㄓㄜˊ ㄙㄨ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折算 zhésuàn

(1) 两种不同标量之间的折兑计算

你折算一下二百元人民币合多少日元
convert

词语解释

  1. 折合;换算。

    《宋史·食货志下四》:“ 崇寧 曾定盐价,买钞折算,酌以中价。” 元 汤垕 《画鉴》:“且如一尺之山是主,凡宾者远近折算须要停匀。”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 俄国 车夫大半只知道要 日本 金票,不要 中国 洋钱,我这里是和他折算的。”

  2. 暗算。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怎着我一心想哥哥恩念伏侍到老,谁想半路里这妇人把哥哥折算了。”

  3. 犹折寿。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尸解遭发》:“﹝ 虹升 将尸﹞举弃 南湖 深处。未几,得病恍惚,百药不效而死。盖尸解者不幸值此一劫,弃之者亦获折算之咎耳。”

引证解释

⒈ 折合;换算。

《宋史·食货志下四》:“崇寧曾定盐价,买钞折算,酌以中价。”
元汤垕《画鉴》:“且如一尺之山是主,凡宾者远近折算须要停匀。”
瞿秋白《饿乡纪程》八:“俄国车夫大半只知道要日本金票,不要中国洋钱,我这里是和他折算的。”

⒉ 暗算。

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三折:“怎着我一心想哥哥恩念伏侍到老,谁想半路里这妇人把哥哥折算了。”

⒊ 犹折寿。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尸解遭发》:“﹝虹升将尸﹞举弃南湖深处。未几,得病恍惚,百药不效而死。盖尸解者不幸值此一劫,弃之者亦获折算之咎耳。”

折算的国语词典

折合、换算。

如:「我这辆中古机车折算一万元卖给你。」

折算的网络释义

折算

  • 折算,指折合,换算。见《宋史·食货志下四》“ 崇宁曾定盐价,买钞折算,酌以中价。”
  • 折算的翻译

    英语: to convert (between currencies)​
    德语: Umrechnung (S)​, umrechnen (V)​
    法语: convertir (entre les monnaies)​

    折算造句

    选择丙酮为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六氯环戊二烯的含量,再折算出工业氯丹的大致含量。
    当中面形状固定时,采用阶梯折算法,用传递矩阵导出了变厚度圆柱壳的初参数解的显式表达式。
    当时制度规定,每个京官都可依品秩高低,配给勤务员、伙夫、马夫、门卫、抄写员等皂役,如果不要这些人员的话,可以折算成工食银归己有。
    刘德奎一家,家徒四壁,也没什么好带的,锅碗瓢盆及一些农具散发给了邻居,把借邻居大叔家的米折算成了现金还了,村里也不欠谁的了。
    商定计算净现值的折算率。
    是按票据上的日期的什么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另:你说公司的规定?
    当折算到正常工况下工作时间累计达到维护时间设定值时,提示机车需要进行预防性维护。
    并通过算例,对阶梯折算法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本文将单位标准粮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中介,探讨了区域耕地质量占补平街与耕地经济收益平衡联系。
    俯仰角速度增加使得折算频率增加,将使迟滞效应更加显著。
    上官燕,既然你是学跆拳道的,就应该知道跆拳道的精神,百折不屈,这一点点的挫折算什么呢?你输给我,并不是输给我本身,而是输在了中国武术上。
    外币报表折算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焦点主要集中在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的方法选择上。
    利用阶梯折算法,问题可以化为一个具有等式约束的标准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国家标准规定的乳粉蛋白质测定方法是基于凯氏定氮法,因此理论上任何含氮物质的加入均折算成为蛋白质含量。
    最终结果均应折算至声功率级。
    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对于变截面支腿,用力法计算平面框架内力时要先计算折算惯性矩。
    折算成黄价至少也值几万块,他暗自心想,青云山真是财大气粗。
    东汉时谷每石值数百钱算是贱了,值千钱以上算贵了,至于正常情况下一石谷值多少,没有确数,我们就暂时折算为五百钱吧。
    尚家兄弟这房子,木石要算中等靠上,那些梁檩有用得着的便留下,十分无用的便让木行的人掮了去,最后折算成工钱便是。

    汉字详情

    zhē,zhé,shé [zhe,sh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R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HML
    四角: 52021

    详细解释

    shé

    动词

    (1) 断而犹连 。如:扁担折了;折腿烂手的人(指没有什么本领的人)

    (2) 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别太使劲,不然绳子就要折了

    (3) 生意亏损 。如:折耗;折本儿;折阅(商品减价销售)

    (4) 另见 zhē;zhé

    zhē

    动词

    (1) ∶翻,翻转 。如:折个跟斗(折斤斗)

    (2) 倒过来倒过去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红楼梦》

    (3) 又如:开水太烫,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

    (4) 另见 shé;zhé

    zhé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折其右肱。——《易·丰》

    兑为毁折。——《易·说卦》

    无折我树杞。——《诗·郑风·将仲子》

    折疡之祝药。——《周礼·疡医》

    设折俎。——《仪礼·特牲礼》

    无折骨。——《左传·哀公元年》

    兔走触株,折领而死。——《韩非子·五蠹》

    堕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间训》

    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断针。比喻不值钱的东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脚铛(断脚锅);折齿(折断牙齿)

    (4) 引申为曲折;弯

    折,曲也。——《广雅》

    河九折入于海。——《淮南子·览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简(折札);折水(回旋的流水);折还(曲行。古代礼节,表示行进的一种步法);折盘(回旋貌;盘曲貌);折腰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折脖子(低头)

    (6) 反转;改变方向

    骊山北构而西折。——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折旋(折回来,返回);折身(转身);折易(辟易。改变方向行走)

    (8) 屈服;折服

    则周必折而入于 韩。——《战国策·西周策》

    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 魏,不如早救之。——《战国策》

    (9)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10) 挫伤,挫折

    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

    折北不救。——《汉书》。颜师古注:“折,挫也。”

    (11) 又如:折食料(不敢当此厚遇而折了寿数);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寿)

    (12) 折合;抵当

    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儒林外史》

    (13) 又如:折帕(以银子代替书帕);折过(互相抵消);折兑(折算调换);折充(折合抵充)

    (14) 损失;减损

    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三国演义》

    (15) 又如:折除(减损);折福(折损福分);折损(损伤;损失);折消(消除)

    (16) 夭折;死亡 。如:折短(夭折);折摇(死亡)

    (17) 判断;裁决 。如:折讼(判决诉讼案件)

    (18) 杜绝,闭 。如:折口(闭口);折拗(犹中断)

    (19) 折磨 。如:折割(折磨);折堕(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坠(折磨;毁坏)

    (20) 毁坏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孔子·九地》

    名词

    (1) 账册 。如:存折

    (2) 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 。如:打八折

    (3) 汉字笔画名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法书要录》

    (4) 又如:横、竖、撇、点、折

    (5) 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6) 姓

    动词

    (1) 折叠

    折叠环复。(往复环绕。)——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折藏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块的服装式样,供习武时穿用);折本(古代由长卷折叠成的书本);折扇

    (3) 转折;曲折

    折遇墙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又三四折。——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名词

    (1) 折子 。如:经折;奏折;折片(清代称奏文为折片);折奏(直达皇帝的奏章)

    (2) 另见 shé;zhē

    英文翻译

    break off, snap; b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d5 zed5 [台湾四县腔] zat7 zat8 [客英字典] zhet7 [海陆丰腔] zhat7 zhat8 [梅县腔] zhat7 cak7 [东莞腔] zet7 zap7 [沙头角腔] ziet7 [宝安腔] zet7 [陆丰腔] cak7
    ◎ 潮州话:zih8(chîh) zih4(chi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杜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de/deidʰiei
    suàn [suan]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H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BUT
    四角: 8844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2) 同本义

    算,数也。——《说文》

    无算爵。——《仪礼·乡饮酒礼》

    亲则月算如邦人。——《仪礼·丧服记》

    明衣不在算。——《仪礼·士丧礼》

    有算为之节文也。——《礼记·檀弓下》

    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儒林外史》

    (3) 又如:算还(结算支付);算尽镏铢(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算来(计算起来);算刻(犹计算);算定(经过计算而确定或断定);算程(计算路程)

    (4) 推测;料想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宋· 姜夔《扬州慢》

    我算你今天一定会来

    (5) 又如:算来(推测起来);算应(算定;料定)

    (6) 作数,承认其有效力

    你算是个甚么东西?——《儒林外史》

    (7) 又如:说了算

    (8) 归;属于;当作;认作

    你也算贫贱之交了。——《红楼梦》

    (9) 又如:功劳算你的;算作(当作);算事(应作的头等大事)

    (10) 征税。亦指征税计钱多少的单位 。如:算事(丁赋及徭役);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算商(向商人征税)

    (11) 算命;算卦 。如:算五行(算命。将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依次排成八个字,再用本干支的五行生克来推一生的命运)

    名词

    (1) 计谋;谋划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列子·力命》

    荐勋祖庙,享号 中宗。算计见效,优于 孝文。——《后汉书· 崔骃传》附崔寔《政论》

    (2) 又如:算计弗通(考虑不周;谋划失误);算度(分析,判断);算略(谋略);算划(计划,谋划);算部(指寿命);算发(年龄不大而白发多)

    (3) 数目;数额

    人畜无算。——《交史·崔浩传》

    (4) 又如:算子(算筹。常用以计数或占卜);算子般(如同算筹丢在桌上一般);算筹(旧时计算数目所用器物之一种,其制甚古,以竹木或厚纸等为之,上记数字,用以布算);算禄(寿数和禄位)

    (5) 通“筭”。计算用的筹码

    一人执算以从之。——《仪礼·乡射礼》

    算,长尺二寸。——《礼记·投壷》

    (6) 又如:算子(竹制的筹);算囊,算袋(旧时百官贮放笔砚等的袋子);算器(贮放算筹的器皿;竹器)

    英文翻译

    count, calculate, figure; plan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5 [客语拼音字汇] son4 [陆丰腔] son5 [客英字典] son5 [海陆丰腔] son5 [宝安腔] son5 [沙头角腔] son5 [东莞腔] son5 [梅县腔] s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管上聲合口一等suɑnsuanx/su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