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变

zhé biàn [zhe bian]
繁体 折變
注音 ㄓㄜˊ ㄅ一ㄢˋ

词语释义

折变 zhébiàn

(1) 〈方〉变卖;出卖实物,换成现款

把衣物折变了抵债
sell off

词语解释

  1. 宋 代谓所征实物以等价改征他物。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制》:“又忧年计之不足,则多为支移折变,以取之民,纳租税数至或倍其本数。”《宋史·食货志上二》:“﹝赋税﹞入有常物,而一时所需,则变而取之,使其直轻重相当,谓之折变。”

  2. 变卖。

    《红楼梦》第七二回:“ 旺儿 媳妇笑道:‘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裳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

引证解释

⒈ 宋代谓所征实物以等价改征他物。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又忧年计之不足,则多为支移折变,以取之民,纳租税数至或倍其本数。”
《宋史·食货志上二》:“﹝赋税﹞入有常物,而一时所需,则变而取之,使其直轻重相当,谓之折变。”

⒉ 变卖。

《红楼梦》第七二回:“旺儿媳妇笑道:‘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裳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

折变的国语词典

根据价值,以等价之一物抵他物。

折变的网络释义

折变

  • 折变是宋代政府将税法规定的征收内容改为征收其他财物的制度。各代都有此类制度规定,只是名称略有不同。宋代夏税虽规定以钱计征,但征收时往往转折实物缴纳。折变名目繁多,或以钱折麦,或折绢之后再折麦,反复折纳。如西蜀初税钱300,折绢1匹,宣和时,绢1匹折草百50围,草1围估值150钱,于是征钱300,折变之后输纳多达20000余钱。又如以绢折钱,以钱折麦,绢较之钱,钱倍于绢,以钱麦较之,麦倍于钱,负担增加。百姓对此不胜其扰,税收负担成十倍百倍增加。
  • 折变造句

    研究一种采用光折变多量子阱器件的无线光通信自差拍接收方案。
    古英语是屈折变化的语言,缺少介词和冠词。
    你没有必要靠赢得乐透彩票把自己的存折变成七位数。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
    你是重要的,我的世界从此曲折变轻盈。
    英语拥有的第二个卓越的优点是词尾曲折变形的简单。
    城市的天空原来是如此的破碎,阳光一头从高耸的建筑上跌倒低矮的棚屋上,又在马路被车子碾过去,空间好似在光影的曲折变换中凭空折叠了几层。而我想起村庄与天空都是整块的,躺在草垛上,可以看到白云饱饱的浮漾在晴空上,村庄的黑瓦铺排成一致的高低。
    虽然正邪角色的描述令人熟悉,不过叙事观点的转折变化成为武侠片的另类风格。
    借助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分析了光折变晶体热透镜效应中光孤子传输与耦合特性。
    句子中词与词的语法关系,词的语法作用,主要的不是依靠语序或词尾的屈折变化,而是依靠助词或助动词等粘着成分来决定的。
    在那一夜,我曾走进山林,在月光下站立,悄悄说出,一些对生命的极为谦卑的憧憬。那夜的山林都曾含泪聆听,聆听我简单而有美丽的心灵,却无法向我警告,那就在面前窥伺着的种种曲折变幻的命运。
    根据单轴晶体的折射率椭球,从理论上分析了光折变体光栅的衍射效率与读出光偏振态的关系。
    梦由圆变尖,心由尖变圆,情由真变假,念由假变真,快乐由多变少,压力由少变多,生活由淡转折,游戏由折变淡,笑小时候,哀长大了,放飞两个年,快乐逍遥为明天。
    名目多到无法一一指出,总之是,什么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火耗,鼠耗,雀耗。
    首先根据带输运模型的动力学方程组,讨论了光折变晶体中光致空间电荷场的建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折射率变化。
    之中,激起银白色的水花,有的则平静如镜,表面看不到水流的移动,也听不到潺潺的水声,而水底的卵石的曲折变形却显示出粼粼波光下的暗流涌动,清流啾鸣,山花烂熳。
    首次对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较全面分析。
    无论就基础研究还是各种应用研究,光折变晶体均是一种非常使人感兴趣的材料。
    利用微扰方法,通过考虑扩散效应的影响,分析了闭路光伏光折变晶体中的光伏明空间光孤子的自偏转特性。
    首先提出并构造了一种新型的光折变增益振荡器。

    汉字详情

    zhē,zhé,shé [zhe,sh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R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HML
    四角: 52021

    详细解释

    shé

    动词

    (1) 断而犹连 。如:扁担折了;折腿烂手的人(指没有什么本领的人)

    (2) 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别太使劲,不然绳子就要折了

    (3) 生意亏损 。如:折耗;折本儿;折阅(商品减价销售)

    (4) 另见 zhē;zhé

    zhē

    动词

    (1) ∶翻,翻转 。如:折个跟斗(折斤斗)

    (2) 倒过来倒过去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红楼梦》

    (3) 又如:开水太烫,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

    (4) 另见 shé;zhé

    zhé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折其右肱。——《易·丰》

    兑为毁折。——《易·说卦》

    无折我树杞。——《诗·郑风·将仲子》

    折疡之祝药。——《周礼·疡医》

    设折俎。——《仪礼·特牲礼》

    无折骨。——《左传·哀公元年》

    兔走触株,折领而死。——《韩非子·五蠹》

    堕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间训》

    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断针。比喻不值钱的东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脚铛(断脚锅);折齿(折断牙齿)

    (4) 引申为曲折;弯

    折,曲也。——《广雅》

    河九折入于海。——《淮南子·览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简(折札);折水(回旋的流水);折还(曲行。古代礼节,表示行进的一种步法);折盘(回旋貌;盘曲貌);折腰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折脖子(低头)

    (6) 反转;改变方向

    骊山北构而西折。——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折旋(折回来,返回);折身(转身);折易(辟易。改变方向行走)

    (8) 屈服;折服

    则周必折而入于 韩。——《战国策·西周策》

    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 魏,不如早救之。——《战国策》

    (9)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10) 挫伤,挫折

    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

    折北不救。——《汉书》。颜师古注:“折,挫也。”

    (11) 又如:折食料(不敢当此厚遇而折了寿数);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寿)

    (12) 折合;抵当

    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儒林外史》

    (13) 又如:折帕(以银子代替书帕);折过(互相抵消);折兑(折算调换);折充(折合抵充)

    (14) 损失;减损

    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三国演义》

    (15) 又如:折除(减损);折福(折损福分);折损(损伤;损失);折消(消除)

    (16) 夭折;死亡 。如:折短(夭折);折摇(死亡)

    (17) 判断;裁决 。如:折讼(判决诉讼案件)

    (18) 杜绝,闭 。如:折口(闭口);折拗(犹中断)

    (19) 折磨 。如:折割(折磨);折堕(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坠(折磨;毁坏)

    (20) 毁坏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孔子·九地》

    名词

    (1) 账册 。如:存折

    (2) 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 。如:打八折

    (3) 汉字笔画名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法书要录》

    (4) 又如:横、竖、撇、点、折

    (5) 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6) 姓

    动词

    (1) 折叠

    折叠环复。(往复环绕。)——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折藏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块的服装式样,供习武时穿用);折本(古代由长卷折叠成的书本);折扇

    (3) 转折;曲折

    折遇墙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又三四折。——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名词

    (1) 折子 。如:经折;奏折;折片(清代称奏文为折片);折奏(直达皇帝的奏章)

    (2) 另见 shé;zhē

    英文翻译

    break off, snap; b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d5 zed5 [台湾四县腔] zat7 zat8 [客英字典] zhet7 [海陆丰腔] zhat7 zhat8 [梅县腔] zhat7 cak7 [东莞腔] zet7 zap7 [沙头角腔] ziet7 [宝安腔] zet7 [陆丰腔] cak7
    ◎ 潮州话:zih8(chîh) zih4(chi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杜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de/deidʰiei
    biàn [bian]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YO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E
    四角: 0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英文翻译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3

    宋本广韵

    折变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