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耳搔腮

zhuā ěr sāo sāi [ zhua er sao sai]
注音 ㄓㄨㄚ ㄦˇ ㄙㄠ ㄙㄞ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抓耳搔腮 zhuā ěr sāo sāi

(1) 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法可施的样子。也形容高兴而不能自持的样子

scratch one’s head (as a sign of anxiet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成语用法

抓耳搔腮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焦急、生气、心乱等。

引证解释

⒈ 见“抓耳挠腮”。

抓耳搔腮的国语词典

形容人在喜悦、焦虑、生气时的神情。《镜花缘.第一八回》:「多九公只急的抓耳搔腮,不知怎样才好。」《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饶鸿生那里经见过这种境界?直喜得他抓耳搔腮。」也作「爬耳搔腮」、「抓耳挠腮」。

抓耳搔腮的网络释义

抓耳搔腮

  • 抓耳搔腮,汉语词汇。
  • 拼音:zhuā ěr sāo sāi
  • 释义: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 抓耳搔腮造句

    老顽童抓耳搔腮道“使得、使得,可给哥哥讲讲么?”。
    林晨躲在石头后面,抓耳搔腮,思之极苦。
    文雅起见,最好不当众抓耳搔腮、挖耳鼻、揉眼、搓泥垢,也不可随意剔牙、修剪指甲、梳理头发。
    一猴脸少年抓耳搔腮,满面急切。
    也不理陆大有在一边,急的抓耳搔腮的。

    汉字详情

    zhuā [zhua]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RHY
    五行:
    仓颉: QHLO
    四角: 520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2) 同本义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杜诗 韩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痒处抓。—— 唐· 杜牧《读韩杜集》

    (3) 又如:抓挠(用指甲或轻或重地抓搔);抓心(形容心里焦急得难受)

    (4) 用手或爪取物

    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抓。——《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

    (5) 又如:抓子儿(手中抓物让人猜的一种游戏);抓挠(抓取,取得);想抓救命稻草

    (6) 扎缚

    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水浒传》

    (7) 又如:抓角儿(头顶两旁梳扎的髻);抓髻(把发辫盘扎在头上的发式);抓扎(扎缚;扎束);抓缚(捆扎;扎缚)

    (8) 捉住 。如:抓强盗

    (9) 买 。如:抓药

    (10) 抽 。如:抓彩

    (11) 特别重视 。如:抓经济问题

    (12) 负责…工作 。如:抓工会工作

    英文翻译

    scratch; clutch, seize, grab

    方言集汇

    ◎ 粤语:aau1 zaa1 zaa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u3 [宝安腔] zau3 za1 [客语拼音字汇] za1 zau3 [台湾四县腔] zau3 [梅县腔] zau3 [东莞腔] za1 [海陆丰腔] zau3
    ◎ 潮州话:zua1 riou2/riao2(旧读jìa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
    sāo [sao]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CYJ
    五行:
    仓颉: QEII
    四角: 5703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蚤声。本义:用指甲轻刮)

    (2) 同本义

    搔,括也。——《说文》

    而敬仰搔之。——《礼记·内则》。注:“摩也。”

    足可搔而绝。——《汉书·枚乘传》。集注:“谓抓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又如:搔背(以指甲搔脊背);搔掐(以指甲抓刮);搔扪(爬搔抚摸);搔摸(呵痒);搔首(爬搔头部);搔耙(以指爪或他物抓刮爬梳)

    (4) 通“骚”。骚扰;骚乱

    残贼天下,万民搔动。——《淮南子·兵略训》

    吴起长兵攻取, 楚人搔动,相与泣 悼王。——《盐铁论·非鞅》

    所在搔扰,更为烦苛。——《三国志·陆凯传》

    (5) 又如:搔动(骚动;扰乱);搔扰(动乱不安,扰乱);搔搔(忧虑的样子)

    英文翻译

    to scratch

    方言集汇

    ◎ 粤语:sou1
    ◎ 客家话:[陆丰腔] zau3 [梅县腔] zau3 [宝安腔] sau1 | zau3 [客语拼音字汇] sau1 so1 zau3 [海陆丰腔] zau3 sau1 [客英字典] sau1 [台湾四县腔] zau3 sau1
    ◎ 潮州话:s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遭平聲開口一等sausieu
    sāi [sai]
    部首: 444
    笔画: 13
    五笔: ELNY
    五行:
    仓颉: BWP
    四角: 76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颊 。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萧统《十二月启》

    (2) 又如:腮庞(面颊,面容);腮斗儿(腮,脸蛋儿)

    (3)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裴初不信,乃鲙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英文翻译

    lower part of face; jaw; gills of a fish

    方言集汇

    ◎ 粤语:s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oi1 [海陆丰腔] soi1 sii1 [梅县腔] soi1 [台湾四县腔] soi1 sii1 [东莞腔] sui1 [宝安腔] soi1 [客语拼音字汇] so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來平聲開口一等sai/sois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