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挠

zhuā nao [zhua nao]
繁体 抓撓
注音 ㄓㄨㄚ ㄋㄠ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用指甲或轻或重地抓搔。 抓取,获得。 喻指做事﹑干活。 比喻凭借,依靠。

词语解释

  1. 用指甲或轻或重地抓搔。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梁建 两手不住地抓挠膝盖。” 梁斌 《播火记》六:“ 春兰 见 冯焕堂 用饭碗砍破了爸爸,把身子一纵,跳过去抓挠 冯焕堂 。”

  2. 抓取,获得。

    《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 贤慧 是个要脸的人,决不能为了多抓挠几个钱,叫全市工人指脊梁骨。”

  3. 喻指做事、干活。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二人正在那里打点,只见 安公子 亦跑来帮着抓挠。”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趁现在精力还达得到,赶紧抓挠几年。”

  4. 比喻凭借,依靠。

    袁静 孔厥 《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订了好些条纪律…… 大水 可乐了,说:‘要这么着,我这队长也有个抓挠啦!’” 南丁 《科长》:“ 王科长 捉摸不透,因此,他的心空荡荡的,没有个抓挠。”

引证解释

⒈ 用指甲或轻或重地抓搔。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两手不住地抓挠膝盖。”
梁斌《播火记》六:“春兰见冯焕堂用饭碗砍破了爸爸,把身子一纵,跳过去抓挠冯焕堂。”

⒉ 抓取,获得。

《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贤慧是个要脸的人,决不能为了多抓挠几个钱,叫全市工人指脊梁骨。”

⒊ 喻指做事、干活。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二人正在那里打点,只见安公子亦跑来帮着抓挠。”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趁现在精力还达得到,赶紧抓挠几年。”

⒋ 比喻凭借,依靠。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订了好些条纪律…… 大水可乐了,说:‘要这么着,我这队长也有个抓挠啦!’”
南丁《科长》:“王科长捉摸不透,因此,他的心空荡荡的,没有个抓挠。”

抓挠的国语词典

搔。

如:「猴子最会满身抓挠。」

抓挠的网络释义

抓挠

  • 词目:抓挠
  • 词义:
  • 1.搔
  • 2.乱动东西,致使凌乱
  • 3.打架
  • 4.忙乱的赶着做
  • 5.挣,获得
  • 6.指可用的东西或可凭借依靠的人
  • 7.指对付事情的办法
  • 抓挠造句

    小胖手正在抓挠小床上的网眼布。
    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医生提醒,如果年轻父母怀疑自己的发生了水中毒,或者发现抓挠,应该立刻寻求医疗救治。
    你的容貌太俊俏,让我消魂心酥掉,自从被你征服倒,情愿一生陪你老。白天不见心抓挠,夜里总觉时间少。敢问世间情何物,彼此牵挂才是好。
    亮哥被项东揪在手中,拼命挣扎也挣不脱后,手便抖抖瑟瑟四处抓挠,嘴巴开阖似想开口骂人,却又发不出声音,眼神里既有惶恐又有怨毒。
    第三点就是在得了皮炎的情况下,要避免抓挠,而且要少用碱性的香皂盒洗发液。
    我提起睡裙,抓挠蚊子在腿上咬出的一溜儿包。
    老鼠在雷区来回奔跳,一旦发现地雷便会发出信号,老鼠就会在地面抓挠提醒训鼠师,然后训鼠师会用食物奖励老鼠,并排除地雷。
    “我们想知道是否能够以比抓挠更安全的方法得到这种抵制,”神经学教授葛利恩吉斯勒这样解释。他与研究生史蒂夫戴维逊一起领导这项研究。
    瘙痒在睡眠时是一个特殊问题,所以应保持剪短指甲,甚至是戴上棉手套以制止抓挠。
    早期症状很轻微,所以婴儿的抓挠往往成为第一个引起父母注意的异常表现。
    刚拿起丝绢准备擦汗,就听窗户外面一阵悉悉簌簌的爬搔之声,仿佛有什么动物在用爪子抓挠窗棂。
    皮肤画纹现象很罕见,它对微小的伤害过度过敏,即使是轻轻的抓挠也会使皮肤变红凸起。
    她不愿在这个支那人面前哭,强忍着内心的楚痛,咬紧住嘴唇,头抵在炕上,两手抓挠着炕单。
    军犬狂吠,两只猛犬在门上扑跌抓挠,门页咯咯作响,枪托砸门的乓乓乓声传来,曰本兵终于上门了。
    那天晚上,小狗抓挠着她的房门,那狗问她说:“你难道不想知道草叶子上面是什么东西治好了你的血液病吗?”。
    虽然在词典里“挠痒痒”是指用挠的方式止痒,但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挠痒痒”有时等同于“胳肢”,即在别人腋下等处抓挠,使人发痒。
    在“金蛇”的不懈抓挠怒吼之下,那“铅桶”更像灰色的厚幕,兜着风,鼓胀着,要将天地全个盖过来。
    就是穿着这极品大头脚也没能抵抗住严寒,手脚生疮的地方红,痒,肿,痒的让人抓心挠肝,时时刻刻都想抓挠一下……这让李大军痛苦不堪。
    不要抓挠昆虫叮咬处,而是用一两滴薄荷油。

    汉字详情

    zhuā [zhua]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RHY
    五行:
    仓颉: QHLO
    四角: 520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2) 同本义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杜诗 韩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痒处抓。—— 唐· 杜牧《读韩杜集》

    (3) 又如:抓挠(用指甲或轻或重地抓搔);抓心(形容心里焦急得难受)

    (4) 用手或爪取物

    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抓。——《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

    (5) 又如:抓子儿(手中抓物让人猜的一种游戏);抓挠(抓取,取得);想抓救命稻草

    (6) 扎缚

    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水浒传》

    (7) 又如:抓角儿(头顶两旁梳扎的髻);抓髻(把发辫盘扎在头上的发式);抓扎(扎缚;扎束);抓缚(捆扎;扎缚)

    (8) 捉住 。如:抓强盗

    (9) 买 。如:抓药

    (10) 抽 。如:抓彩

    (11) 特别重视 。如:抓经济问题

    (12) 负责…工作 。如:抓工会工作

    英文翻译

    scratch; clutch, seize, grab

    方言集汇

    ◎ 粤语:aau1 zaa1 zaa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u3 [宝安腔] zau3 za1 [客语拼音字汇] za1 zau3 [台湾四县腔] zau3 [梅县腔] zau3 [东莞腔] za1 [海陆丰腔] zau3
    ◎ 潮州话:zua1 riou2/riao2(旧读jìa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náo [nao]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ATQ
    五行:
    仓颉: QJPU
    四角: 55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 同本义

    挠,扰也。——《说文》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

    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4) 搅,搅动

    挠,搅也。——《声类》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

    (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

    (6) 阻挠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

    (8) 恼乱,烦扰。如:挠扰(烦扰;骚扰)

    (9) 搔;抓 。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10) 屈服

    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

    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

    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

    (12) 弯曲

    栋挠。——《周易》

    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

    (13) 如:挠折(弯曲折裂)

    形容词

    (1) 弱

    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

    (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英文翻译

    scratch; disturb, bother; submit

    方言集汇

    ◎ 粤语:naau4 naau5
    ◎ 潮州话:na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