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放小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2) 同本义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杜诗 韩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痒处抓。—— 唐· 杜牧《读韩杜集》
(3) 又如:抓挠(用指甲或轻或重地抓搔);抓心(形容心里焦急得难受)
(4) 用手或爪取物
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抓。——《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
(5) 又如:抓子儿(手中抓物让人猜的一种游戏);抓挠(抓取,取得);想抓救命稻草
(6) 扎缚
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水浒传》
(7) 又如:抓角儿(头顶两旁梳扎的髻);抓髻(把发辫盘扎在头上的发式);抓扎(扎缚;扎束);抓缚(捆扎;扎缚)
(8) 捉住 。如:抓强盗
(9) 买 。如:抓药
(10) 抽 。如:抓彩
(11) 特别重视 。如:抓经济问题
(12) 负责…工作 。如:抓工会工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u3 [宝安腔] zau3 za1 [客语拼音字汇] za1 zau3 [台湾四县腔] zau3 [梅县腔] zau3 [东莞腔] za1 [海陆丰腔] zau3
◎ 潮州话:zua1 riou2/riao2(旧读jìa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dài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dà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英文翻译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攴( ),方声。本义:驱逐,流放)(2) 同本义 放,逐也。——《说文》 见伯夷之放迹。——《楚辞·悲回风》 卿大夫外淫者放。——刘向《列女传》 放驩兜于 崇山。——《虞书》 放弑其君则残之。——《周礼·大司马》 放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放其大臣 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 又如: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远(远逐);放废(放逐罢黜);放迁(放逐) (5) 舍弃;废置 放,弃也。——《小尔雅》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书·康诰》 (6) 又如:放丢(扔,丢放);放绝(废弃);放蔑(废弃蔑视) (7) 解除约束;释放 昔毛宝放龟而得渡。—— 马中锡《中山狼传》 休放往来人闲走。——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把俘虏放回去;放赦(宽赦;赦免);放脱(放走);放免(放赦。释放,赦免);放遣(释放;遣散);放释(释放) (9) 免去;免除 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韩非子·八经》 (10) 又如:放良(官府或主人放免奴婢脱籍,使之成平民);放官(免职);放退(免职,退职);放税(免税) (11) 放纵,恣纵 无使放悖。——《吕氏春秋·审分》 益增其放。——《绝交书》。注:“放荡。”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放弛(放纵);放玩(纵情游玩);放傲(放纵自傲);放醉(纵情醉酒);放横(恣意蛮横);放浊(放纵邪行);放怀(纵意,放纵情怀) (13) 做;干 。如:放歹(干坏事,作恶);放短(做手脚);放线(做眼线;当坐探) (14) 发放 月钱放过了不曾?——《红楼梦》 (15) 又如:放赏(发放赏钱);放高利贷;放官吏债(宋代富家将银钱放与候补京官使用,待京官得到实缺时,可得加倍利息) (16) 搁置;放下 放,置也。——《广雅》 无放饭。——《礼记·曲礼》 隐居放言。——《论语》。包注:“置也。”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7) 又如:放着(放置,搁置);放桌子(摆餐具);放顿(安放);放仗(放下兵器) (18) 委任;外放(旧指京官调任外地) 既而胡即放 宁夏知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放缺(委任官职;做官) (20) 从圈栏或禁闭中释放出来 放牛于桃林之野。——《伪武成》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且放白鹿山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 又如:放牛;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冀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22) 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 (23) 放映,放送 。如:放电影;放幻灯片 (24) 扩展,加大 。如:腰身放肥一点;裤腿再放一寸 (25) 使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或状态,不加处理 。如:鲜肉不能放太久;这个问题得放几天再说 (26) 搁进去,加进去 。如:先给锅里放点水;汤里放点盐 (27) 为达到某种状态迅速控制速度、态度等 。如:汽车的速度放慢了;做事放谨慎点;放低声音 (28) 开放 。如:花开花放;心花怒放;百花齐放 (29) 舒展 。如:放眉;放体 (30) 通“方”。并船 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荀子·子道》 (31) 又如: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32) 发射;放射;发出 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3) 又如:有的放矢;放电;放光 (34) 点燃 如:放爆竹;放焰火 (35) 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学习或工作 如:放寒假;放学 (36) 通“妨”( )。阻碍不利作土工之事,放农焉。——《管子·度地》 (37) 通“仿”( )(38) 模拟 宾之礼事,放上而动,咨也。——《国语·周语下》 有放而不致也。——《礼记·礼器》 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论衡·自纪》 (39) 又如:放物(模拟事物);放效(模拟仿效) (40) 相似 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庄子·天地》 副词 通“方”。正当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管子·小问》 英文翻译put, release, free, liberate
方言集汇◎ 粤语:fong3
◎ 客家话:[宝安腔] fong5 [东莞腔] fong5 [陆丰腔] piong5 fong5 [梅县腔] fong5 biong5 [海陆丰腔] fong5 piong5 [客英字典] fong5 piong5 [台湾四县腔] fong5 p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biong4 fong4 [沙头角腔] fong5 bong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small, tiny, insignificant
方言集汇◎ 粤语:si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