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抓壮丁
(1) 旧时官府强征青壮年男子当兵服劳役,也称“抓丁”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press-gang able-bodied men] 旧时官府强征青壮年男子当兵服劳役,也称抓丁 《抓壮丁》是由吴雪、丁洪、陈戈、戴碧湘等人集体创作的反映民国时期四川华蓥山地区抢抓壮丁参军的故事。原是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1938年创作演出的幕表戏,1943年吴雪等人在延安对原作进行改写,曾在青年艺术剧院演出近百场,后改编成电影。抓壮丁还有另一种意思是战争时期强征兵役的一种通俗说法,这种行为不仅仅在以前的中国有,在国外也很常见,尤其是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
抓壮丁的网络释义
抓壮丁
抓壮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2) 同本义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杜诗 韩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痒处抓。—— 唐· 杜牧《读韩杜集》
(3) 又如:抓挠(用指甲或轻或重地抓搔);抓心(形容心里焦急得难受)
(4) 用手或爪取物
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抓。——《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
(5) 又如:抓子儿(手中抓物让人猜的一种游戏);抓挠(抓取,取得);想抓救命稻草
(6) 扎缚
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水浒传》
(7) 又如:抓角儿(头顶两旁梳扎的髻);抓髻(把发辫盘扎在头上的发式);抓扎(扎缚;扎束);抓缚(捆扎;扎缚)
(8) 捉住 。如:抓强盗
(9) 买 。如:抓药
(10) 抽 。如:抓彩
(11) 特别重视 。如:抓经济问题
(12) 负责…工作 。如:抓工会工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u3 [宝安腔] zau3 za1 [客语拼音字汇] za1 zau3 [台湾四县腔] zau3 [梅县腔] zau3 [东莞腔] za1 [海陆丰腔] zau3
◎ 潮州话:zua1 riou2/riao2(旧读jìa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从士,爿( )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2) 同本义 壮,大也。——《说文》 壮,健也。——《广雅》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方言》 三十曰壮。——《礼记·曲礼》 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男气壮力。——《逸周书》 壮哉我中国少年。——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3)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壮武(强壮勇武);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强壮,强健) (4) 豪壮;豪迈 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晋书·谯刚王逊传》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壮游》 (5) 又如:壮夫(豪壮之士,豪杰);壮思(豪壮的情思);壮情(豪壮的情怀、抱负);壮意(豪壮的意气) (6) 勇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魏策三》 (7) 又如:壮武(勇壮,雄武);壮悍(勇壮强悍);壮毅(勇壮刚毅);壮辞(勇壮的言辞) (8) 宏伟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纪》 (9) 又如:壮丽(雄伟华丽);壮制(宏伟的制作);壮图(伟大的志愿、计划) (10) 坚实,坚牢 金绳铁索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韩愈《石鼓歌》 动词 (1) 增强 《唐史拾遗》曰:“汝阳王王进尝于上前醉,不能下殿,上遣人掖出之。” 王进谢罪曰:“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 杜甫《饮中八仙歌·注》 (2) 又如:给他壮胆;壮声势 (3) 长成年,长大 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赌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管子》 (4) 以…为壮美;赞赏 单于壮其本。——《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其壮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甚可壮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识者壮之。——《明史》 (5) 伤。通“戕”( )姤,女壮,勿用取女。——《易·姤》 韩安国 壮趾, 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汉书》 名词 (1) 壮年 。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为壮 少壮不努力。——《乐府诗集·长歌行》 比后壮乃问其母。(壮:成年。名词在句中作动词用。长大成人。)——晋· 干宝《搜神记》 (2) 灸法术语 (3) 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4) 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5) 壮族的省称 。原作“僮” 英文翻译big, large; robust; name of tribe
方言集汇◎ 粤语:zong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ong5 宋本广韵 |
详细解释
dīng
名词
(1)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2)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3)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4) 小的立方体 (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5)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6)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8) 家庭人口 。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9)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如 :园丁;家丁;庖丁
形容词
(1) 壮盛;强壮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2)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3) 序数第四 。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动词
(1) 当;遭逢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2)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3) 另见
zhē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en1 [宝安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陆丰腔] den1 [海陆丰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en1 din1 [沙头角腔] dien1 [台湾四县腔] den1
◎ 潮州话:dêng1 zêng1(teng che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朾 | 中莖 | 知 | 耕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梗 | 耕 | ţæŋ | treng/ta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