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耳

jué ěr [ jue er]
注音 ㄐㄩㄝˊ ㄦˇ

词语释义

挖清耳朵。谓希望听得清楚。

词语解释

  1. 挖清耳朵。谓希望听得清楚。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二状》:“今天下之人,企踵而立,抉耳而听,以须明詔之下,然后人人自安。”

引证解释

⒈ 挖清耳朵。谓希望听得清楚。

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二状》:“今天下之人,企踵而立,抉耳而听,以须明詔之下,然后人人自安。”

抉耳的网络释义

抉耳

  • 抉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ué ěr,是指希望听得清楚。
  • 汉字详情

    jué [ju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NWY
    五行:
    仓颉: QDK
    四角: 550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夬( guài)声。本义:挑出,挖出)

    (2) 同本义

    抉,挑也。——《说文》

    抉人之口。——《荀子》

    抉吾眼。——《史记·伍胥传》

    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战国策·韩策二》

    (3) 又如:抉目(挖出眼睛);抉眼(挖出眼珠);抉耳(挖清耳朵);抉发(发掘);抉微(谓发掘事物的隐微)

    (4) 挑开;撬开

    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左传·襄公十年》。注:“撅也。”

    (5) 又如:抉关(撬开城门或关口的大门);抉拾(古代射箭用具。抉,即扳指,戴于右指上,用以钩弦。拾,即皮护臂)

    (6) 挑剔;揭发 。如:抉撾(挑剔;揭发);抉破(揭破,戳破);抉露(揭露)

    (7) 掰,用手指使分开

    那半个一人抉一块儿,分着吃了。——《新儿女英雄传》

    (8) 挑选;选取

    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9) 又如:抉剔(摘取剔出);抉撾(抉择;择取);抉摘(选取,揭发);抉搜(搜求挑取);抉挑(挑动)

    名词

    扳指 。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

    百夫抉拾。——《国语·吴语》

    矰弋抉拾。——《周礼·缮人》

    英文翻译

    choose, select; gouge, pluck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kyut3
    ◎ 客家话:[梅县腔] giet7 [宝安腔] g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海陆丰腔] giet7 kiet8 [客语拼音字汇] giad5 [台湾四县腔] giet7 ki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穴屑合入聲合口四等kiwetkuet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

    抉耳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