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示

jué shì [ jue shi]
注音 ㄐㄩㄝˊ ㄕˋ

词语释义

揭示。

词语解释

  1. 揭示。

    茅盾 《追求》七:“虽然刚才 史循 的话抉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真实,会使她心里一跳,此事便也完全消散。”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在内容方面一定是要反映了抗战现实的全面,抉示出那些随着抗战的进展而逐一暴露出来的严重的问题,以及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政治的觉醒。”

引证解释

⒈ 揭示。

茅盾《追求》七:“虽然刚才史循的话抉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真实,会使她心里一跳,此事便也完全消散。”
茅盾《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在内容方面一定是要反映了抗战现实的全面,抉示出那些随着抗战的进展而逐一暴露出来的严重的问题,以及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政治的觉醒。”

抉示的网络释义

抉示

  • jué shì ㄐㄩㄝˊ ㄕㄧˋ
  • 抉示
  • 揭示。 茅盾 《追求》七:“虽然刚才 史循 的话抉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真实,会使她心里一跳,此事便也完全消散。”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在内容方面一定是要反映了抗战现实的全面,抉示出那些随着抗战的进展而逐一暴露出来的严重的问题,以及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政治的觉醒。”
  • 汉字详情

    jué [ju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NWY
    五行:
    仓颉: QDK
    四角: 550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夬( guài)声。本义:挑出,挖出)

    (2) 同本义

    抉,挑也。——《说文》

    抉人之口。——《荀子》

    抉吾眼。——《史记·伍胥传》

    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战国策·韩策二》

    (3) 又如:抉目(挖出眼睛);抉眼(挖出眼珠);抉耳(挖清耳朵);抉发(发掘);抉微(谓发掘事物的隐微)

    (4) 挑开;撬开

    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左传·襄公十年》。注:“撅也。”

    (5) 又如:抉关(撬开城门或关口的大门);抉拾(古代射箭用具。抉,即扳指,戴于右指上,用以钩弦。拾,即皮护臂)

    (6) 挑剔;揭发 。如:抉撾(挑剔;揭发);抉破(揭破,戳破);抉露(揭露)

    (7) 掰,用手指使分开

    那半个一人抉一块儿,分着吃了。——《新儿女英雄传》

    (8) 挑选;选取

    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9) 又如:抉剔(摘取剔出);抉撾(抉择;择取);抉摘(选取,揭发);抉搜(搜求挑取);抉挑(挑动)

    名词

    扳指 。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

    百夫抉拾。——《国语·吴语》

    矰弋抉拾。——《周礼·缮人》

    英文翻译

    choose, select; gouge, pluck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kyut3
    ◎ 客家话:[梅县腔] giet7 [宝安腔] g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海陆丰腔] giet7 kiet8 [客语拼音字汇] giad5 [台湾四县腔] giet7 ki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穴屑合入聲合口四等kiwetkuet
    shì [shi]
    部首: 519
    笔画: 5
    五笔: F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MF
    四角: 1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 )。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2) 显现;表示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现也。——《苍颉篇》

    武王示之病。——《战国策·秦策》

    穷不得所示。——《楚辞·怀沙》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使以示威。——《三国演义》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示像(显露外形);示疾(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得病);示现(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示贬于褒(寓批评于表扬);示重(表示器重);示问(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示俭(表现节俭);示优(表示优厚);示惩(表示惩戒);示怀(表示恩德);示导(启示开导);示诲(开导教诲)

    (4) 指示;让人看;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

    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玉篇》

    示,垂示。——《广韵》

    示我周行。——《诗·小雅·鹿鸣》

    言示之事。——《诗·大雅·抑》

    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墨子·尚贤下》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袒而示之背。——《左传·庄公八年》

    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左传·成公十年》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归以示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示仰(指示;传达);示梦(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示下(指示);示导(启示开导);示众(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人);示及(见示、谈到);示化(启示化导);示世(昭示于世人);示唆(启示);示覆(书牍中请对方作答之用语);示知(信函用语。告知);示谕(告知;晓示)

    (6) 暗示;示意解释

    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公文,告示

    那看的人虽如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镜花缘》

    (2) 泛指命令、指示

    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儒林外史》

    (3) 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如:惠示;赐示

    英文翻译

    show, manifest; demonst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gje/gieg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