抅拦

jū lán [ju lan]
繁体 抅攔
注音 ㄐㄨ ㄌㄢˊ

词语释义

宋元时的戏场和其他演艺场所。一般用栏杆作围或用大幕隔开。亦泛指声色场所。

词语解释

  1. 宋 元 时的戏场和其他演艺场所。一般用栏杆作围或用大幕隔开。亦泛指声色场所。

    《水浒传》第三三回:“那 清风镇 上也有几座小抅拦并茶房酒肆。”一本作“勾拦”。《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又常与抅拦裡的 李娇儿 打热,今也娶在家里。”一本作“勾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你道如何叫得社火?凡一应吹簫、打鼓、踢毬、放弹、抅拦、傀儡、五花爨弄,诸般戏具,尽皆施呈。”

引证解释

⒈ 宋元时的戏场和其他演艺场所。一般用栏杆作围或用大幕隔开。亦泛指声色场所。

《水浒传》第三三回:“那清风镇上也有几座小抅拦并茶房酒肆。”
一本作“勾拦”。 《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又常与抅拦裡的李娇儿打热,今也娶在家里。”
一本作“勾拦”。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你道如何叫得社火?凡一应吹簫、打鼓、踢毬、放弹、抅拦、傀儡、五花爨弄,诸般戏具,尽皆施呈。”

汉字详情

[j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QCY
仓颉: QPI
四角: 57020

英文翻译

to collect; to join together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1 ki1 [海陆丰腔] gi1 ki1 [梅县腔] geu1 [台湾四县腔] gi1 ki1

宋本广韵

lán [lan]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U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TMM
四角: 580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阑( lán)声。本义:阻挡;遮拦)

(2) 同本义

拦,遮拦也。——《玉篇》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 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3) 又如:拦关(形容两臂力大无穷;又指粗壮的手臂);拦护(阻拦,保护);拦门(宋时娶妻,回至男家门时,乐人等拦在门外索要钱物);拦驾(遮拦皇帝的銮驾)

(4) 拦截 。如:拦水坝(拦截水流的堤坝);拦洪(拦截洪水)

介词

表示方式、方向,相当于“当”、“对着”

倒像背地里有人把我拦头一棍,疼的眼睛前头漆黑。——《红楼梦》

英文翻译

obstruct, impede, bar, hi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laan4
◎ 潮州话:lang5 nuan7(lâng nūaⁿ)

宋本广韵

抅拦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