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揭

zhā jiē [ zha jie]
注音 ㄓㄚ ㄐ一ㄝ

词语释义

1.传说中的鬼神名。

词语解释

  1. 传说中的鬼神名。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鬼神名。

扎揭的网络释义

扎揭

  • zhā jiē ㄓㄚ ㄐㄧㄝ 扎揭
  • 传说中的鬼神名。
  • 汉字详情

    zā,zhā,zhá [za,zha]
    部首: 330
    笔画: 4
    五笔: RN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U
    四角: 52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捆绑;缠束;拴;系

    抄扎家私,分俵众军。——《水浒传》

    (2) 又如:扎抹(缠绑;收拾);扎爪(拴绑;缠绑);扎一根红头绳;扎花环;扎包(捆在腰间的长布);扎缚(捆扎;包扎);扎脚(缠足);扎把(成捆的草把)

    (3) 编 。如:扎小辫儿

    (4) 挽上,卷起来 。如:扎高裤脚;扎起袖子;扎脚勒手(卷起裤脚和衣袖)

    (5) 趁人之危,勒索财物 。如:扎火囤(用女色设骗局诈取财物);扎诈(讹诈)

    (6) 捉 。如:扎盲盲(捉迷藏);扎朦(捉迷藏)

    (7) 准备

    传令教番兵扎掂已了,来日出 密云县,与 宋江交锋。——《水浒传》

    (8) 又如:扎裹(修饰;打扮);扎括(修饰;打扮);扎扮(打扮);扎掂(整装出发)

    量词

    (1) 用于某些捆缠的东西 。如:一扎线;一扎麦子

    (2) 另见 zhā;zhá

    zhā

    动词

    (1) 刺;戳

    不问个是和非,觑僧人便扎。——董解元《西厢记》

    (2) 又如:扎艺(绣花);扎心(刺心。谓可恨,痛心);扎针;扎害(损害;坑害)

    (3) 驻扎

    扎下一个山寨。——《水浒传》

    (4) 又如:扎火囤(预先设置圈套,诱人上当,以诈取钱财);扎寨;扎寨夫人(压寨夫人)

    (5) 装扮

    看那同僚扎甚嘴脸来见我?——《醒世恒言》

    (6) 又如:扎扮(装扮);扎作(打扮);扎括(方言。装扮);扎裹(打扮,装扮)

    (7) 钻进去;向下用力 。如:扎落(迅速扑下);扑通一声,他扎进水里去了;扎猛子

    (8) 张开,揸开

    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红楼梦》

    (9) 又如:扎手舞脚(兴奋喜悦得将手脚随意置放);扎煞(张开;伸张);扎撒(张开)

    (10) 停止;堵塞 。如:扎住(停住;控制住);扎塞(堵塞)

    (11) 另见 zā;zhá

    zhá

    动词

    (1) 同“札”。拔

    贾珍一面扶拐,扎挣着腰蹲身跪下请安道乏。——《红楼梦》

    (2) 又如:扎蹭(从困顿中解脱出来)

    (3) 同“札”。书写

    有贾人至罗浮山,遇二道士弈。…其一笑曰:“幸托书达吾家。”许诺。即扎书付之。—— 宋· 米芾《鲁公仙迹记》

    (4) 又如:扎付(官府的下行公文);扎费(给送委任信札差人的赏钱)

    (5) 用同“炸”

    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炸与我人参树报仇!——《西游记》

    (6) 另见 zā;zhā

    英文翻译

    pull up; pierce; struggle fre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d5 [海陆丰腔] zap7 zhap7 [客英字典] zap7 soi1 [台湾四县腔] zap7 [梅县腔] zap7 [宝安腔] zat7
    ◎ 潮州话:zab4(tsap)[澄海]zag4 ,zag4(ts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八鎋開入聲開口二等cret/traetʧæt
    jiē [jie]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JQN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APV
    四角: 56027

    详细解释

    名词

    标志

    峨嵋为泉阳之揭。—— 郭璞《江赋》

    形容词

    (1) 高亢 。如:揭天(声音高入天际);揭调(高调);揭孽(很高的样子)

    (2) 揭揭

    (3) 修长的样子。

    (4) 疾驰的样子。如:车马揭揭

    动词

    (1) (形声。从手,曷声。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揭,高举也。——《说文》

    西柄之揭。——《诗·小雅·大东》

    修剑揭以低昂。——张衡《思玄赋》

    揭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揭竿为旗——汉· 贾谊《过秦论》

    两竿夹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揭厉(高举而扬厉之);揭鸡肆赦(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

    (4) 肩负;担;扛

    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5) 又如:揭箧(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文字)

    (6) 披露;发表;公布

    会闱揭晓,名次群英。——李昌祺《前灯余话》

    (7) 又如:揭条(揭桃。揭调,揭露别人的短处);揭旧书(方言。揭老底);揭极(揭发恶性的报告);揭参(揭发弹劾);揭黄(用黄榜公布);揭载(刊登;发表);揭贴(张贴)

    (8) 掀起; 拿开

    揭水指路。——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水浒传》

    (9) 又如: 揭白(旧时人死后,请画师给死人画像。首先要揭去死人脸上蒙的白纸,故名);揭地掀天(翻天覆地)

    (10) 露出;向上翘

    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唇揭者甚齿塞。——《战国策》

    (11) 借债 。如:揭借(借);揭债(借债);揭折(抵偿,折还)

    英文翻译

    raise, lift up;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ki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ad5 yad5 [宝安腔] k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海陆丰腔] giet7 [梅县腔] jat7 [东莞腔] ket7 [台湾四县腔] giet7
    ◎ 潮州话:giah4(kiah) ,gig4(kik)[揭阳]gêg4(k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例祭B開去聲開口三等祭Bkʰĭɛikhied/qy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