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绢

shǒu juàn [shou juan]
繁体 手絹
注音 ㄕㄡˇ ㄐㄨ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手绢 shǒujuàn

(1) 方形小块织物,用来擦汗或擦鼻涕等

handkerchief

词语解释

  1. 手帕;随身携带的小巾。

    《红楼梦》第八四回:“ 薛姨妈 把手绢子不住的擦眼泪。” 杨朔 《木棉花》:“这使过路的士女们蹙紧眉,急急用洒满 法兰西 香水的手绢捂着她们的鼻子。”

引证解释

⒈ 手帕;随身携带的小巾。

《红楼梦》第八四回:“薛姨妈把手绢子不住的擦眼泪。”
杨朔《木棉花》:“这使过路的士女们蹙紧眉,急急用洒满法兰西香水的手绢捂着她们的鼻子。”

手绢的国语词典

随身携佩的小手巾。

手绢的网络释义

手绢 (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

  • 手绢最初由头巾演化而来;也叫手帕,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用来擦汗或擦鼻涕等。现正逐步被纸巾替代。另外,手绢是部分剧种所用的道具,用双手舞动或转动以增加戏的效果,如二人转等。
  • 手绢造句

    紧接着,我们穿过城隍庙,来到荷花池,沿着九曲桥漫步,一路上有很多卖精美手绢的店铺。
    儿童节通知:今天是你的节日,祝你节日快乐!请速到幼儿园领取棒棒糖一根,手绢一块,开裆裤一条,尿不湿一个!特此通知。相互转告者奖励小红花一朵!
    其实,这会儿我多想娇体横卧,闲闲地咬着手绢吃一顿“病号餐”啊。
    儿童节,很是回味童年的生活吧?建议你:口咬小奶嘴,上穿红肚兜,下身尿不湿,手拿手绢边擦鼻涕边咬奶嘴边走大街,怎么样,是不是很值得回味啊?
    她到帐篷前面站住的时候,因为太热了,用手绢当扇子扇着,可是,一双圆圆的眼睛却闪着狂欢的光辉。
    演出过程中,观众还能欣赏到吉林省吉剧团的手绢绝活。
    低年级的跳绳、跳皮筋儿,中年级的抖空竹、转手绢,高年级的呼啦圈和篮球表演,妙趣横生,让学生们感受了运动的快乐。
    他们一直挥舞着手绢有半小时了。
    有的穿着传统旗袍,戴着满族旗头,有的穿着孙悟空、济公、唐僧的服装,有的还骑着“小毛驴”……大家挥动着扇子和手绢,带劲地扭着。
    你需要手绢,肥皂和指甲刀。
    在这段时间里,格皮先生不是用他的手绢擦额头,就是用右掌使劲擦他的左掌。
    先让孩子深吸气,用手绢轻压一个鼻孔,出气时会将另一个鼻孔内的粘液带出。
    没有白手绢,这表示他们很满意自己球队的踢法。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在家节约用电,出门走路步行,花手绢随身携带,购物自带环保袋,下馆子不用一次性筷子,爱护一草一木,到处宣传有责任。
    手绢淡绿色的衬底上,有一朵朝上怒放的山丹花,红艳艳的,活象一只擎起的酒盏,深情地对着蓝天。
    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生石灰烧伤,应先用手绢、毛巾揩净皮肤上的生石灰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否则直接水洗可能加重灼伤程度。
    在日本,更是将偷偷的使用纸巾当成一件很丢丑的事情,随身携带手绢成为日本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回到家,几番琢磨,穆文之将五合板切成手绢的形状,并用胶将手绢粘在板子上,再装上轴,套上绳儿,手绢成了空竹。
    喝药的递瓶,上吊的给绳,跳楼的挥着小手绢送行。
    如果要咳嗽,打嚏喷,要用手或手绢儿捂住给长辈添饭、夹菜。

    汉字详情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
    juàn [juan]
    部首: 332
    笔画: 10
    五笔: XK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MRB
    四角: 26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肙( yuān)声。本义:生丝织物。厚而疏者称绢)

    (2) 同本义

    绢,缯如麦绢者。从糸,肙声。谓粗厚之丝为之。——《说文》

    治丝麻,捆布绢,以为民衣。——《墨子·辞过》

    (3) 又如:绢地(书画之绢底);绢帖(以绢作底的书帖);绢丝(织纺工程的产品。光滑润美,手感柔和,适于制造轻软的高级织物)

    (4) 麦青色的丝织物 。如:绢扇(用丝绢制成的扇子);绢素(作为书画用的白绢)

    (5) 丝织品的通称 。如:绢布(泛指丝麻织物);绢绸(以柞蚕丝织成的平绢);绢头(方言。手帕)

    (6) 手绢 。如:绢绸;天香绢

    (7) 指书画、装璜物件

    堂上绢素开欲裂,一见犹能动毛发。——王安石诗

    动词

    使缠绕或包住;使环绕或网住

    绢猑蹄。——《后汉书·马融传》

    英文翻译

    kind of thick stiff silk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