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笔

shǒu bǐ [ shou bi]
繁体 手筆
注音 ㄕㄡˇ ㄅ一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手笔 shǒubǐ

(1) 亲笔写或画的东西

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莱陀的手笔。——《威尼斯》
sb.'s own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2) 文字或书画的造诣

大家手笔
literary skill

(3) 指办事、用钱的气派;排场

ostantation and extravagance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亲手所写或所画的东西。指所写的书信。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近本州 徐使君 至,奉手笔一函,称谓不移,问讯加剧。” 宋 王安石 《与郭祥正太傅书》:“比承手笔,尤剧欣慰。”

引证解释

⒈ 亲手所写或所画的东西。指所写的书信。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笔一函,称谓不移,问讯加剧。”
宋王安石《与郭祥正太傅书》:“比承手笔,尤剧欣慰。”

⒉ 亲手所写或所画的东西。指所写的诗文。

晋陆云《与兄平原书》之二七:“令送君苗《登臺赋》,为佳手笔。”
五代齐己《谢秦府推官寄<丹台集>》诗:“秦王手笔序《丹臺》,不错褒扬最上才。”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滤月轩集》:“皆有心得语,非闺阁手笔。”
周立波《沁源人民》:“平日留心读报的人一看这文章,就知道是陆定一同志的热情流利的手笔。”

⒊ 犹笔迹。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见信非芸手笔,询余曰:‘汝妇病耶?’”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他认出,字体是和上次请客的帖子同一个手笔。”

⒋ 指所设计或所办理的事。

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惠园》:“相传是园为国初李笠翁手笔。”
茅盾《子夜》十:“用最有利的条件收买了那七八个小厂,是益中信托公司新组织成立以后第一次的大胜利,也是吴荪甫最得意的‘手笔’。”

⒌ 谓执笔写作。

《晋书·傅祗传》:“祇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旧唐书·李贺传》:“手笔敏捷,尤长於歌篇。”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你是手笔快的,怕已经做好了吧?”

⒍ 排场;手面。

《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门政大爷,见他孝敬的钱不在分寸上,晓得这位老爷,手笔一定不大的。”

⒎ 指办事的气度。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办事要大方一点,手笔要伸畅一点。”

手笔的国语词典

文章或诗文的著作。

手笔的网络释义

手笔

  • 手笔,有以下几个基本意思:1、亲笔写或画的东西;2、文字或书画的造诣;3、指办事、用钱的气派;排场。
  • 手笔的翻译

    英语: sth written or painted in one's own hand, (of a writer, calligrapher or painter)​ skill, style, hand, (fig.)​ style shown in spending money, handling business etc, scale
    法语: autographe, lettre

    手笔造句

    这幅画是名家的手笔,要我题字,只怕是佛头着粪。
    文如其人,这篇文章,我一看就知道出自李编辑的手笔。
    关于恋爱的语句很多,尤其出自古代作家手笔,更是千古流传,历久不衰。
    这篇散文的确是当年的妙手偶得,构思精巧,不愧是大手笔!
    除了琼瑶作品外,电视剧“还珠格格”没有大红大紫的明星,没有超豪华的视觉效果,也没有大手笔宣传炒作。
    历史的天空,一扫过去的阴霾;看泱泱华夏,巨龙从东方升起;改革开放大手笔,书写一个个奇迹;有挑战也有机遇,但从不畏惧。七一节,相信明天会更好!
    望着曾岳手中的漆黑石头,曾父也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禁说道还真是大手笔啊,竟然是双鱼玉佩。
    近年来大资金大手笔的国际并购越演越烈,其中不乏具有多年且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部分或全部被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所并购的案例。
    探本溯源,记者见识了烟台文化惠民的大手笔。
    另有仿古跨河桥梁若干,俱是大师手笔,工艺非凡。
    是日哀挽联语数十副,为张东荪、张嘉森、黄炎培、蔡元培、沈恩孚、孙宝琦、夏敬观等手笔。
    昨日奏报说近日国中闹得人心惶惶,在一商人大手笔地购置三颗宝珠后,珠子的价格疯涨。
    祭出大手笔的韩端经常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
    你的手笔,写下了很多真理;你的语言,教导了很多道理;你的日日付出,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老师,您辛苦了。祝教师节快乐!
    办事要大方一点,手笔要伸畅一点。
    图雷被传言将转会大手笔花钱的英超球队曼城队,但巴塞罗那坚称图雷与西班牙中场法布雷加斯价值相当。
    马年威风羊年洋,一年更比一年强。豪车宝马洋气耍,扬起风帆宏图展。开门银洋滚进来,纳洋进财好福泰。一生花销大手笔,寿比南山福如海。愿你羊年娃哈哈,身体健康王老吉!
    虽然收购艺龙股份是腾讯对在线旅游市场的一次大手笔投资,但这绝不是第一次。
    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郫县郫筒镇大手笔助力“五十百千”工程。

    汉字详情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