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

shǒu liú dàn [ shou liu dan]
繁体 手榴彈
注音 ㄕㄡˇ ㄌ一ㄡˊ ㄉ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手榴弹 shǒuliúdàn

(1) 用手投掷的一种炸弹,有的装有木柄

grenade

词语解释

  1. 手投的小型炸弹。有的装有木柄,为近战有力武器。

  2. 田径运动曾使用的投掷器械之一。形状和军事上用的手榴弹一样,但没有装炸药。现不列入田径项目。

引证解释

⒈ 手投的小型炸弹。有的装有木柄,为近战有力武器。

⒉ 田径运动曾使用的投掷器械之一。形状和军事上用的手榴弹一样,但没有装炸药。现不列入田径项目。

手榴弹的国语词典

用手投掷的小型爆炸弹。适用于近距离的搏击。

手榴弹的网络释义

手榴弹

手榴弹是一种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弹药,也是使用较广、用量较大的弹药。它既能杀伤有生目标,又能破坏坦克和装甲车辆。手榴弹由于体积小、质量小,携带、使用方便,曾在历次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手榴弹造句

他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一刹那,扑了上去,用生命换来了战友的安全。
手榴弹在他身旁冒着烟,他却神荼郁垒,飞起一脚,就把手榴弹踢到山下去了。
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千钧一发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护了战友。
他看着奄奄一息的战友,眼里噙满了泪水。战友颤抖着声音,催促他快走。他知道,战友是想留下来与敌人同归于尽,他已经看到战友手中那颗手榴弹。
只见他手急眼快,抓起敌人扔来的手榴弹,猛地向敌群掷去。
敌人投来一枚手榴弹,队长情急智生,一脚将它踢出老远。
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随枣会战中士兵以血肉之躯与敌人坦克相搏斗,官兵竟攀登敌人的坦克之上,以手榴弹向车里投掷,作战之勇敢与牺牲之壮烈,笔难尽述。
他说匪徒们朝居民区出口处的警卫室扔了一颗手榴弹,炸伤了两名警卫,然后抢了一辆车,至少有三人开车逃跑了。
小鬼子顿时乱作一团,龙川趁此时下令第二波扔出手榴弹,砰砰,扔过来的手榴弹爆炸声像是迫击炮一样,这样的轮流爆炸,将近炸死了三分之一的小鬼子。
结果狗在地上找到那颗手榴弹,就叼著它小跑步回到主人身边。
建军节到了,祝福塞进炮筒,思念装上战斗机,关怀装进导弹,问候装入坦克,爱心装进冲锋枪,诚意塞入手榴弹,全副武装,集体开火,定要你一天快乐。
”张文治慢慢回忆,“我们的枪炮打不进坦克,也没有飞机,只能十个八个手榴弹捆成一堆,让人爬上坦克,拉开盖子塞进去。
班长告诉菜鸟,当拉开手榴弹的保险之后,口中先数五秒再投掷出去,菜鸟一切都按班长指示动作,但仍被炸死了,为什么?。
接着,敢死队员们迅速冲进看守室,解决了几个正在喝酒的看守,并缴获了五十多支步枪和数十枚手榴弹。
结果这颗将要爆炸的手榴弹,屁都没放一个,硬是被辇路石轧成了碎片,呲啦冒起一股白烟,成了哑弹。
使用隐形和狡猾或使用新的武器包括火焰喷射器,手榴弹或近战武器,以保持在海湾的死,连跳在一个戏剧性的快艇逃逸。
这种训练手段同掷手榴弹、掷重量不同的实心球和标枪一样,属于标枪专项力量训练的范畴。
这次机会来了,我们从后背摸了过去,与熊斌两个人各执一颗手榴弹,从瓦沟里投了进去,落到灶上,炸死了两个。
我是个手榴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炸,我想尽量减少伤亡。约翰·格林 
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军事器材火箭筒,手榴弹,吉普车,雪地车,坦克和直升机。

汉字详情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
liú [liu]
部首: 420
笔画: 14
五笔: SQYL
五行:
吉凶:
仓颉: DHHW
四角: 4796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留声。本义:木名。即“石榴”)

(2) 同本义 。一种落叶灌木,开红花,果实球状,内有很多种子,种子上的肉可吃,根和皮可做驱虫药。种子为汉·张骞出使西域时自安石国带回,故名“安石榴”,后略称“石榴”,也简称“榴”

(3) 武器名 。如:榴弹炮;榴霰弹

英文翻译

pomegra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陆丰腔] liu3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梅县腔]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iu/lioulĭəu
dàn,tán [dan,tan]
部首: 312
笔画: 11
五笔: XUJF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CWJ
四角: 18256

详细解释

dàn

名词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弹丸)

(2) 同本义

弹,行丸也。——《说文》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唐· 苏涣《变律》其三

(3) 又如:枪弹;弹子涡(卵石);枪林弹雨(形容战斗激烈);弹丸黑子(形容地域狭小)

(4) 形状像弹丸的东西,如圆形的果实;禽鸟的卵等

其法乃以凫弹数十,黄、白各聚一器。——宋· 周密《齐东野语》

(5) 弹弓

援弹飞丸,应弦而落。——《魏书》

(6) 炸弹 。如:燃烧弹;氢弹;烟幕弹;催泪弹

(7) 另见 tán

tán

动词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2) 同本义

弹,行丸也。——《说文》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

(3) 又如:弹力(弹射的力量);弹丸(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弹射(利用弹力、压力等射出);弹金(发射弹丸)

(4) 弹击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倚柱弹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复弹其铗。

复弹其剑铗。

善弹琵琶。——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5) 又如:弹唱(一边弹奏,一边演唱);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弹棉花;弹弓(手工弹花的工具)

(6) 用手指拨动而演奏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李贺《咏怀》

(7) 又如:弹琴;弹击(演奏乐器);弹弦(弹丝。弹奏弦乐器);弹纬(张弦弹奏)

(8) 批评,揭发

旌善以兴化,弹邪而矫俗。——《三国志·陶谦传》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曹植《与杨德祖》

(9) 又如:抨弹(抨击);弹议(弹劾评议);弹黜(弹劾罢黜);弹文(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弹正(纠弹;纠正);弹断(讥评);弹激(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10) 针刺

弹疽不严,必半复聚。——《资治通鉴》

(11) 测定重量

拿来天平上弹着。——元·佚名《陈州粜米》

(12) 又如:弹算(掂量估模);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13) 另见 dàn

英文翻译

pellet, bullet, shot, shell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6 taan4
◎ 潮州话:tang5(thâ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