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本

shǒu běn [ shou ben]
注音 ㄕㄡˇ ㄅㄣˇ

词语释义

诉状。 公文。 明清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

词语解释

  1. 诉状。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行路难》是 东阳 柴廓 所造。 宝月 尝憩其家,会 廓 亡,因窃而有之。 廓 子賷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2. 公文。

    明 张居正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誥勑,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掛号,然后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

  3. 明 清 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府尹 遂将参见人员花名手本,逐一点过不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忽然门上传进一个手本来,乃是:‘旧治下 云南 贡生 张寅 禀见。’”《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鲍文卿 领着儿子走到贡院前香蜡店里,买了一个手本,上写‘门下 鲍文卿 叩’。” 清 刘銮 《五石瓠·手本名帖》:“官司移会用六扣白柬,谓之手本; 万历 间士夫刺亦用六扣,然称名帖;后以青壳黏前后叶而绵纸六扣,称手本,为下官见上官所投。其门生初见座师,则用红綾壳为手本,亦始 万历 末年。”

引证解释

⒈ 诉状。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下:“《行路难》是东阳柴廓所造。 宝月尝憩其家,会廓亡,因窃而有之。

廓子賷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⒉ 公文。

明张居正《明制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誥勑,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掛号,然后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

⒊ 明清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柳府尹遂将参见人员花名手本,逐一点过不缺。”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忽然门上传进一个手本来,乃是:‘旧治下云南贡生张寅禀见。’”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鲍文卿领着儿子走到贡院前香蜡店里,买了一个手本,上写‘门下鲍文卿叩’。”
清刘銮《五石瓠·手本名帖》:“官司移会用六扣白柬,谓之手本; 万历间士夫刺亦用六扣,然称名帖;后以青壳黏前后叶而绵纸六扣,称手本,为下官见上官所投。其门生初见座师,则用红綾壳为手本,亦始万历末年。”

手本的国语词典

用手抄写的书籍。

手本的网络释义

手本

  • 手本,汉语词语,指公文,名帖等,
  • 1.诉状。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行路难》是 东阳 柴廓 所造。 宝月 尝憩其家,会 廓 亡,因窃而有之。 廓 子賷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 2.公文。 明 张居正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诰勑,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挂号,然后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
  • 3. 明 清 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
  • 手本造句

    三人在镇上呆了几天便回到华山,凭借着小师妹的撒娇的拿手本领,三人鱼目混珠,躲过岳不群的责罚。
    据了解,凶手本人是拆迁户,被他杀死的是大明宫遗址公园附近一个拆迁办的负责人。
    董瑞虽然都是发烧人声碟,但从几张上榜作品的共性看不难发现,除了歌手本身音质和唱功外,各唱片公司还要拼器材、拼制作。
    长善到了虎门,不高兴了,写信差戈什哈乘船回广州,向两广总督瑞麟质问,为何只见手本,而不见人站班相送,要瑞麟给个说法。
    若是可用,则引他为菡公主之助,若是不得用,则诛除掉,不能让他为患!相信不管是诱他还是杀他,都是你的拿手本事。
    穿越卖粥贫家女携手本土浪荡游侠儿,以亲邻睦友、和气生财为原则,发扬艰苦奋斗、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优良传统,试图在鸡飞狗跳中开辟发家致富路。
    除了双手本能的紧扣在李俊的背上,脑海里就剩下舌尖里传来的那种令人疏懒的奇妙感觉。
    奥运,刘翔表现堪称完美,竟一杆清台。李娜也发挥杀手本色,终场命中绝杀三分。易建联的弯道超车也是一大亮点,丁俊晖的入水一跳更是赢得满堂彩!
    歌手本人给听众的最大印象,无非靓声。
    最后,记录手本其实不反映声音和肢体语言。
    那击球手本想打出个本垒打,却挥了个空棒,没有打着。
    希特勒的手本可以远远地伸向印度,并向日本招手示意。
    已是攻出,没有任何的惊天动地,也没有什么花里胡梢的招式,就像这一手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要在改变一丝,它就不像样子。
    法国一位著名的歌手本?兰伯特,今年夏天正在度一个长假。
    在过去的几代人中,体育运动是培养人才的手段,只有体育选手本身才是无价之宝,因为那时候钱不算什么问题。
    我的右手本来就疼,只能从左手给药,左手的血管又细,开始的时候护士用的是留置针,针头很粗,可以就在体内,每天护士不用反复扎针。
    安琪没有听到凌臣曜离开的脚步声,反而听到他一步步靠近的声音,她的手本能性的环抱着身体,害怕他如狼如虎的般夺走她。
    李梅亭嘴里说:“我想不会,我棉花塞得好好的,”手本能地拉抽屉了。
    科特迪瓦射手本赛季的表现默默无闻,但希丁克的上任却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德罗巴在对阵尤文的主场比赛中找回了状态。
    跌停板上巨量的成交换手本身就说明了有大资金在抄底建仓农机,因此亮晶投资的行为很快就吸引了大量跟风盘。

    汉字详情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
    běn [ben]
    部首: 420
    笔画: 5
    五笔: S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M
    四角: 5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5)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 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钱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10) 根源,本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农业生产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3)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14) 底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16) 奏章 。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书册,本子 。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形容词

    (1) 原来的;本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2)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动词

    (1) 执掌,统辖 。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代词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3) 现今的 。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4) 这,那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量词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3) 又如:二十本葱

    副词

    原先,本来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文翻译

    root, origin, source; basis

    方言集汇

    ◎ 粤语:bun2
    ◎ 客家话:[梅县腔] bun3 [宝安腔] bun3 [客英字典] bun3 [海陆丰腔] bun3 [东莞腔] bun3 [陆丰腔] bun3 [客语拼音字汇] bun3 [台湾四县腔] bun3 [沙头角腔] bun3
    ◎ 潮州话:bung2(pú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2(pń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布忖上聲合口一等puonx/puoontʰ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