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夹
词语释义
手夹
(1) 袖珍公文夹,一种四边平行的方形夹,比厚纸夹稍厚一点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hand file] 袖珍公文夹,一种四边平行的方形夹,比厚纸夹稍厚一点 shǒu jiā ㄕㄡˇ ㄐㄧㄚ 手夹 [hand file] 袖珍公文夹,一种四边平行的方形夹,比厚纸夹稍厚一点
手夹的网络释义
手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首 | 書九 | 書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ɕĭəu | sjux/sjov |
详细解释
gā
(2) 另见
jiā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2)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4)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5) 带;沿靠
夹江傍山。——《文选·左思·蜀都赋》
(6) 又如:夹江(濒临江水,沿着江水);夹单(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
(7) 辅佐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
(8) 又如:夹辅(共同辅佐);夹介(犹言辅佐);夹助(辅助);夹持(犹夹辅,匡助)
(9) 掺杂;混杂
又夹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夹和(乱七夹八);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
形容词
(1) 处在两旁的
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说文》徐锴注
圉人夹牵之。——《仪礼·既夕礼》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芦花》
夹岸数百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柳夹堤。——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送者夹岸。——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 夹道子(狭窄的巷道、胡同);夹发(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夹拥(左右围抱);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3) 从两面来的 。如:夹击;夹攻
名词
(1) 钳夹用具
笄夹。——《周礼·司弓矢》
则以笄夹取之。——《周礼·射鸟氏》
见叶梵书一夹。——《宋史·外国传·天笠》
(2) 又如:夹讯(用夹棍逼供审讯);夹拶(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夹剪(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
(3) 通“铗”。剑把
天子之剑,以……周、 宋为镡, 韩、 魏为夹。——《庄子·说剑》
诸侯之剑,…以豪桀士为夹。
(4) 另见
jiá
形容词
(1) 双层的(衣被等)
御袷衣。——《文选·潘岳·秋兴赋》
(2) 又如:夹衣(双层的衣服。指有里、有面的衣服);夹衫(双层的衣服);夹布子(月经带);夹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贰 。如:夹辂(帝王的副车);夹车(袷辂)
(4) 衬。在里面托上层 。如:夹囊(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ih8 goih4,hiap8[澄海]hia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