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坠

shàn zhuì [ shan zhui]
繁体 扇墜
注音 ㄕㄢˋ ㄓㄨㄟˋ

词语释义

扇坠,扇坠儿 shànzhuì,shànzhuìr

(1) 扇柄下端系的装饰物,多用玉石等制成

fan pendant

词语解释

  1. 系于扇柄之饰物。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扇之有坠, 唐 前未闻, 宋高宗 宴大臣,见 张循王 扇有玉孩儿坠子,则当时有之矣。”《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女以紫金碧甸指环赠生,生解水晶双鱼扇坠酬之。”《红楼梦》第一回:“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 袁世凯 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

引证解释

⒈ 系于扇柄之饰物。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扇之有坠, 唐前未闻, 宋高宗宴大臣,见张循王扇有玉孩儿坠子,则当时有之矣。”
《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女以紫金碧甸指环赠生,生解水晶双鱼扇坠酬之。”
《红楼梦》第一回:“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

扇坠的网络释义

扇坠

  • 扇坠是扇柄下端系的装饰物,多用玉石等制成。
  • 扇坠造句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西汉时期,扇子开始大量发展,出现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等,木柄、竹柄、骨柄、玉柄、金属柄等材,还有扇坠、流苏、玉器等饰物。
    就这样,梳拢仪式很顺利地操办了下来,当夜侯方域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扇子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
    一男一女都是十七八岁年纪,男的眉目之间十分英俊,一身锦衣华服,手中一把铁扇,扇坠上有一块美玉。
    书生的打扮极其讲究,身上的长衫是江南最好的绸庄里上等的丝绸,头束镶金嵌玉的金冠,手里的折扇一个是古物,扇坠价值不菲。
    他身在半空,忽地一拍腰间一个紫色小袋子,一道灵光亮起,瞬间迎风涨大,化作一个磨盘大小的紫色芭蕉扇,粉红色的扇坠在秋风中摇摆不定,五彩扇羽飘飘,鲜艳夺目。
    手摇着折扇,扇坠明亮宝珠闪烁。
    宝钗的手镯和扇坠儿吊环,细小之处只有芝麻大小。
    只见这个物件约莫有扇坠大小,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乳白色的光芒。
    轿子中一个身着华丽,面容清秀的男子洋洋洒洒的把玩着手中的扇坠。
    接下来是佩饰,颈项腰间挂的,手指手腕上戴的一应俱全,甚至连手中的折扇和扇坠都是名家大作。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就在梁虎转身想要离开的时候,他目光一瞥忽然看到另一个博古架上摆着块扇坠,这扇坠雕工如何梁虎不太识货,所用的玉石却是一块寿山石。
    李香君原也不姓李,八岁时被亲戚送到媚香楼之后,她就认了老鸨李贞丽为养母,亦随了她的姓,始唤“李香”,绰号“香扇坠儿”。
    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
    说到香扇坠儿,不免想起三百多年前秦淮河畔的一个女子。
    顿时四周议论纷纷,苏凡一副莫名之色,他看这扇坠极为普通,或许在凡人间还算上品,此刻竟然有如此反响,不觉又对洛寻另眼相看。
    另外,记得先去南京,寻一个叫‘香扇坠’清倌儿。

    汉字详情

    shàn,shān [shan]
    部首: 413
    笔画: 10
    五笔: YNND
    五行:
    仓颉: HSSMM
    四角: 30227

    详细解释

    shān

    动词

    (1) 摇扇

    吹,扇助也。——《方言十二》

    艳妻扇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毛本作煽。

    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西游记》

    (2) 又如:扇风(摇扇以生风);扇暍(传说周武王曾替中暑人扇风取凉);扇枕温衾(对父母老人极尽孝道之意)

    (3) 以掌批面 。如:扇耳光;扇了几巴掌

    (4) 施展

    宋官御史,坐行赇免,居林下,大扇威虐。——《聊斋志异》

    动词

    (1) 煽动、鼓动

    奸谄颇相扇构。——《晋书·谢安传》

    (2) 又如:扇构(煽动众人借机迫害);扇诱(煽惑引诱);扇惑(煽动蛊惑);扇聚(煽动纠合)

    (3) 振翼欲飞 。如:扇动(指鸟禽飞虫鼓翅);扇翅(振翅)

    (4) 起,吹 。如:扇风(起风,鼓风)

    (5) 宣扬;传播 。如:扇扬(宣扬,张扬);扇和(宣扬附和)

    (6) 遮蔽 。如:叶死不扇(树叶枯死,不会遮阴)

    (7) 泛指兴起、发生

    云雷方扇,鞠义旅以勤王。——《梁书》

    (8) 扑打

    忽有皂雕,飞起直来台上扇妲己。——《武王伐纣平话》

    形容词

    (1) 炽盛。通“煽”

    阎妻骄扇,日以不臧。——《汉书·谷永传》

    逮乎江左,此道弥扇。——《梁书·谢举传论》

    暨乎暮年,此风愈扇。——《北史》

    (2) 另见 shàn

    shàn

    名词

    (1) (会意。从户从翅省。户,单扇门;从翅,像鸟的翅膀,可以张合。本义:门扇)

    (2) 同本义

    扇,扉也。门两旁如羽翼也。——《说文》

    乃修阖扇。——《礼记·月令》。注:“用竹葦曰扇。”

    (3) 又如:扇板(门板);扇扉(门扇);窗扇;隔扇;火狐皮帽的耳扇

    (4) 扇子

    箑,自关而西谓之扇。——《方言五》。按,即菨也。

    盖以杨门之扇。——《吕氏春秋》。注:“屏也。”

    有蒲葵扇五万。——《晋书·谢安传》

    (5) 又如:芭蕉扇;羽毛扇;蒲扇;电扇;扇市(以出售扇子等夏季用品为主的市集);扇拂(拂除灰尘的扇子);扇坠(悬于扇柄的饰物);扇月(圆月。以其如团扇,故称)

    (6) 古代仪仗中障尘蔽日的用具,也叫“障扇”或“掌扇” 。如:扇莨( -làng)(古仪仗中伞的曲盖);扇伞(仪仗所用的长柄掌扇和伞盖)

    (7) 毛巾、盖头之类织品

    候扇举而清叫,野闻声而应媒。——《文选·潘岳·射雉赋》

    量词

    (1) 用于门、窗等扁形器物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一扇门;两扇窗

    动词

    (1) 遮蔽

    榆性扇地,其阴下五谷不生。——贾思勰《齐民要术》

    (2) 用同“骟”。割去马的睾丸或卵巢 。如:扇马(阉割过的马)

    (3) 另见 shān

    英文翻译

    fan; door pane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3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5 [东莞腔] sen5 [客英字典] shen5 [宝安腔] se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4 xian4 [沙头角腔] sien5 [海陆丰腔] shan5 [陆丰腔] sh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 潮州话:sin3(sìⁿ) , siang3(siàng) [潮州]siêng3(siè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ɕĭɛnsjen
    zhuì [zhui]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BWFF
    五行:
    仓颉: NOG
    四角: 78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队声。坠落到地上,故从土。本义:落下,掉下)

    (2) 同本义

    隊,从高陨也。——《说文》。俗字作墜。

    墜,落也。——《尔雅》

    墜,堕也。——《广雅》

    死而坠也。——《公羊传·文公三年》

    朝饮木籣之坠露兮。——《楚辞·离骚》

    矢交坠兮士争先。——《楚辞·九歌·国殇》

    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剑之所从坠。

    抗坠疾徐。(坠,声音低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列子·天瑞》

    坠入深渊难以复出。——《汉书·枚乘传》

    (4) 又如:坠睫(落泪);坠楼(从楼上掉落下地);坠泪(坠睫;掉泪);坠红(落花)

    (5) 丧失;败坏

    今惟殷坠厥命。——《书·酒诰》

    自先王莫坠其国,当君而亡之,君之过也。——《国语》

    (6) 又如:坠亡(丧失);坠失(失去);坠言(失言);坠履(不轻易遗弃旧物或故物失而复得之典)

    (7) 毁坏

    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文心雕龙·史传》

    (8) 又如:坠典(已废亡的典章制度);坠湮(湮没亡失);坠绪(坠遗。行将断绝的皇统)

    (9) 垂挂;因分量重而下垂 。如:坠岸(陡岸,险岸);坠脚(置于末尾;吊在下面)

    名词

    吊在下面的装饰性的东西 。如:坠叶(耳坠);扇坠儿;耳坠;香坠

    英文翻译

    fall down, drop, sink, go to ruin

    方言集汇

    ◎ 粤语:zui6
    ◎ 潮州话:dui6(tŭi) , tui7(thūi)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