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衅

zhàn xìn [ zhan xin]
繁体 戰釁
注音 ㄓㄢˋ ㄒ一ㄣˋ

词语释义

引起战争的事端。

词语解释

  1. 引起战争的事端。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 蒋树本 亦为 蒙化 乡兵所败,战衅既启, 腾 永 皇皇。”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不能再掀起 匈奴 内部的战争,更不能在塞上挑起战衅。”

引证解释

⒈ 引起战争的事端。

曹之骐《腾越光复纪略》:“蒋树本亦为蒙化乡兵所败,战衅既启, 腾永皇皇。”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不能再掀起匈奴内部的战争,更不能在塞上挑起战衅。”

战衅的网络释义

战衅

  • 战衅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àn xìn,是指引起战争的事端。
  • 战衅造句

    可以预料,由于日本不思己过,再开“战衅”,中日关系将迎来又一个转折点,前途凶多吉少。
    战衅一开,双方都没有了停战的理由,在隆隆的战鼓声中,联军一方象征进攻的血红色大旗升起了。
    战衅将起时,南京警备区域即宣布戒严。
    昨已将团民仇教,剿抚两难,及战衅由各国先开各情形,谕李鸿章、李秉衡、刘坤一、张之洞矣。
    若今日俄日战衅已开,胜负稍分,必有出任调停,当不令其旷日持久。
    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发展耕织,尽毕生精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汉字详情

    zhàn [zhan]
    部首: 412
    笔画: 9
    五笔: HKAT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I
    四角: 236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名词

    (1) 战争;战事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

    英文翻译

    war, fighting, ba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宋本广韵

    xìn [xin]
    部首: 618
    笔画: 11
    五笔: TLUF
    五行:
    仓颉: HTFQ
    四角: 291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爨省,爨( cuàn),灶。从酉( 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2) 同本义

    釁,血祭也。——《说文》

    隋衅。——《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

    大师掌衅祈号祝。——《周礼·小祝》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车甲衅而藏之府库。——《礼记·乐记》

    将以衅钟。——《孟子》

    衅鼓旗甲兵。——《吕氏春秋·慎大》

    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

    缚之,杀以衅鼓。——《韩非子》

    (3) 又如: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杀牲取血以祭社神);衅鼓(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4) 涂

    比至,三衅、三浴之。——《国语》。韦昭注:“以香涂身曰衅。”

    (5) 又如:衅尸(古代丧礼以鬯酒涂尸);衅浴(用芳香涂身后沐浴以除秽恶。引申为认真研究,用精取宏);衅鬯(涂尸的香酒)

    名词

    (1) 缝隙;裂痕

    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 孔颖达疏:“衅是间隙之名。今人谓瓦裂龟裂皆为衅。”

    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后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衅会(有衅可乘的时机)

    (3) 祸患;祸乱

    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后汉书》

    (4) 又如:衅首(祸乱之首);衅逆(叛乱);衅辱(蒙祸受辱);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衅祸(祸乱)

    (5) 罪过

    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通志》

    (6) 又如:衅情(罪情,罪恶的用心);衅恶(罪恶);衅稔恶盈(罪大恶极);衅故(罪情,罪行)

    (7) 过失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

    (8) 又如:衅咎(过失,罪过);衅眚(过失);衅过(过失,罪);衅弊(缺失,弊端)

    (9) 争端。引起争执的事端

    想此事大半衅由姚婆,毒谋出于 方贼,今已父子并诛,斩草除根,大仇已报,余人无罪,不可妄及。——《石点头》

    (10) 又如:边衅;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寻衅

    (11) 征兆

    近览刘氏倾覆之衅。——《三国志》

    (12) 又如:衅兆(征兆)

    英文翻译

    consecrate sacrificial vessels by smearing blood; rift

    方言集汇

    ◎ 粤语:j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覲眞B開去聲開口三等眞Bxĭĕnhinh/x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