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zhàn lüè [zhan lüe]
繁体 戰略
注音 ㄓㄢˋ ㄌㄩㄝ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战略 zhàn lüè

1.  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

strategy;

2.  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

词语解释

  1. 作战的谋略。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一:“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杨忠武公训子语》:“公一生战略,具载国史。”

  2. 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对战术而言。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兵书上说得好:战略与战术乃二个全异之行动。战术是关于战斗诸种行动之指导法,战略乃连系配合各种战斗之谓。战略为作战之根源,即创意定计;战术乃实行战略所要求之手段。”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敌人最初的计划,据传是将采取大迂回的包围战略。”

  3. 比喻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方略。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 邓小平 《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引证解释

⒈ 作战的谋略。

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一:“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清叶名沣《桥西杂记·杨忠武公训子语》:“公一生战略,具载国史。”

⒉ 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对战术而言。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兵书上说得好:战略与战术乃二个全异之行动。战术是关于战斗诸种行动之指导法,战略乃连系配合各种战斗之谓。战略为作战之根源,即创意定计;战术乃实行战略所要求之手段。”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一:“敌人最初的计划,据传是将采取大迂回的包围战略。”

⒊ 比喻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方略。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战略的国语词典

作战的策略。

如:「他们依教练指示的战略上场比赛,果然缔造佳绩。」

战略的网络释义

战略 (汉语词语)

  •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施诈”。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
  • 战略造句

    在战争中,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实就虚才能克敌制胜。
    我国经济建设分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英明正确的。
    敌军兵临城下,为保存有生力量,我们做了战略转移。
    那里地势险要,是块战略要地。
    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我军的战略意图。
    两国签订了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李老师出色的战略布署,使我们班在学校篮球赛中反败为胜。
    因为战略错误,使前线军队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毛泽东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
    无法在战略框架内步调一致地,协调发展。
    印度对中国的战略上的不信任根深蒂固。
    如果你的同事都面面相觑,说明你的增长战略是不完整的。
    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绝非赳赳武夫可比拟。
    这座边城处于战略要地,是我国的北门锁钥。
    我国和俄罗斯缔结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条约。
    经过三天三夜的战略转移,部队终于从敌人的包围中摆脱出来。
    诸葛亮筹谋的每个战略,都是瞻前顾后,十分周密,甚至连退路都设想好了,真不愧为一代军师。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人才管理机制,领导者一定要做到唯才是举,知人善任。

    汉字详情

    zhàn [zhan]
    部首: 412
    笔画: 9
    五笔: HKAT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I
    四角: 236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名词

    (1) 战争;战事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

    英文翻译

    war, fighting, ba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宋本广韵

    部首: 521
    笔画: 11
    五笔: LTKG

    英文翻译

    approximately, roughly; ou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