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犯

zhàn fàn [ zhan fan]
繁体 戰犯
注音 ㄓㄢˋ ㄈ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战犯 zhànfàn

(1) 发动非正义战争或在战争中犯严重罪行的人

war criminal

词语解释

  1. 发动非正义战争或在战争中犯严重罪行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发动非正义战争或在战争中犯严重罪行的人。

战犯的国语词典

在战争中犯严重罪行的人。包括违反国际法的军事行动及其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如筹划或发动侵略战争、杀害或虐待战俘、灭绝种族等。罪犯经被指控及捕获后,通常遣送至犯罪地的各国或特定地点,由战胜的各国联合组成法庭,予以审判。

战犯的网络释义

战犯 (汉语名词)

  • 战犯,全写为战争罪犯,指战争中战败国的高级指挥官或战俘中,被认为应负起战争罪责的人。在战败之后,战犯可能必须接受战胜国为首组成的审判单位或其他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的战犯法庭来审判,以负起战争的罪责受到处罚。
  • 战犯造句

    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罪恶昭彰,死有余辜。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真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吗?
    这些战犯刚入集中营时,仍是气焰嚣张,无所顾忌。
    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都是罪不容诛的头号战犯。
    日本侵华战犯的罪恶,罄竹难书。
    日本战犯东条英机,恶贯满盈,自当伏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都是罪恶滔天的甲级战犯。
    头号战犯被处以极刑,这是一切战争狂人罪孽深重的下场。
    对德国首要战犯判刑人心大快。
    当年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孙明斋是山东海阳县人,青年时代曾亲眼目睹全家在大火中被日军灭门,而此时,他必须让自己放下记忆中的仇恨。
    战犯的应当惩办,是“浩劫”的逻辑的结论。
    中国涉日宣传“内外并重”最近,中国每天都会公布一名日本战犯自供状,引发中外媒体高度关注。
    其间形成的战犯的书面笔供材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滔天罪行的自供状,铁证如山,不容否认。
    说白了这种观点也仍是满清遗老遗少和今天一些极具皇民奴化思想人的观点,正如日本人至今视东条英机为大英雄而不是战犯是一个道理。
    只听“啪”的一声,处决日本战犯的子弹射向黑泽次男的后脑,杀人如麻的“杭州之狮”应声倒下。
    日本侵华战犯的笔供,是他们在侵略中国战争中所犯罪行的自供状。
    日本首相飞至南京,对着哭墙三鞠躬,并宣布日本成立二战幸存者赔偿基金会,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牌位将会在一年内从靖国神社中移出。
    除此计划之外,林肯还将赦免南部叛乱诸州所有战犯,并将归还所有联军缴获财产。
    抚顺因有战犯监狱博物馆而闻名。
    据透露,三期新馆将着重展示南京受降典礼和南京审判日本战犯两个主题。

    汉字详情

    zhàn [zhan]
    部首: 412
    笔画: 9
    五笔: HKAT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I
    四角: 236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名词

    (1) 战争;战事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

    英文翻译

    war, fighting, ba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宋本广韵

    fàn [fan]
    部首: 324
    笔画: 5
    五笔: QTBN
    五行:
    仓颉: KHSU
    四角: 4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犯,侵也。——《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

    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2) 又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侵犯他国领土);犯境(犯边。侵犯边界)

    (3) 触犯,冒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 曹操之忌。——《三国演义》

    (4) 又如:犯忌讳;犯阙(危害国家,对抗朝廷。阙:指朝廷);犯颜(冒犯他人的尊严。颜:颜面,引申为尊严,威严);犯鳞(因直谏触犯君王);犯众(触犯众人)

    (5) 袭击

    王祖帅诸垒共救之,夜犯 燕军, 燕人逆击,走之。——《资治通鉴》

    (6) 遭遇;顶着;冒着

    触风雨,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8) 侵害

    水火之所犯,犹不可救,而况天乎?——《国语》

    (9) 伤害,损害

    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礼记·檀弓》

    (10) 欺凌,污辱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后汉书》

    (11) 违背;违反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犯令者,违命也。”

    犷悍无赖,犯法当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2) 又如:犯干(违反;触犯);犯顺(违背情理);犯节(违背礼节);犯教(违背礼教)

    (13) 值得(与不连用)

    四丫头不犯罗唣你,却是谁呢?——《红楼梦》

    (14) 发生(多指不好的事) 。如:犯难;犯了什么错事;犯拙(弄僵)

    (15) 制服;胜

    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韩非子》

    (16) 犯罪 。如:犯乱(犯法于乱世);犯罚(犯法受罚);犯滥铺摸(作恶犯法)

    (17) 落入;落到

    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老残游记》

    (18) 至,到

    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西游记》

    (19) 费 。如:犯些口舌;又不犯本钱

    名词

    (1) 犯人,罪犯

    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惯犯;首犯;主犯;刑事犯;逃犯

    英文翻译

    commit crime, violate; criminal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6
    ◎ 客家话:[宝安腔] fam5 [客英字典] fam5 fam3 [梅县腔] fam5 [沙头角腔] fam5 [东莞腔] fam3 [海陆丰腔] fam6 fam1 [客语拼音字汇] fam1 fam4 [陆丰腔] fam6 [台湾四县腔] fam5 fam1
    ◎ 潮州话:huam6(huăm) [澄海]huang6(huă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五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錽上聲合口三等bʰĭwɐmbyamx/bva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