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斧

zhàn fǔ [ zhan fu]
注音 ㄓㄢˋ ㄈㄨˇ

词语释义

战斧 zhànfǔ

(1) 从前作为兵器用的一种钺

battle-ax;battle-axe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battle-ax;battle-axe] 从前作为兵器用的一种钺

战斧的网络释义

战斧 (战斧摩托车(Dodge Tomahawk))

  • 战斧是一种摩托车品牌。道奇战斧是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生产的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摩托车,它安上了v10发动机和跑车的四个轮子,其最高时速超过600km。
  • 战斧造句

    每当一个战士进场时,你可以将黑曜石战斧佩带在其上。
    为库吉特添加了大量的新装备波斯弯刀,战斧,长矛,盾牌,护甲,头盔和马匹。
    他们带来磨利的战斧、短刀、刺刀、战刀也全都有殷红的血。
    战斧对美洲印第安人极为重要。
    身披着黝黑的铠甲,胸板上刻有太阳花图案的壮硕卓尔,手持着战斧,迎头劈死拦路的奴隶,随后厉声的指挥着。
    在旁边的密林之中,无数个手持双面战斧,腰别飞斧身系链铠的高山矮人士兵,已经将整个龙魂佣兵团的人马围困在了中间。
    叶扬遥遥一张手,太虚之力流转,将战斧耀阳吸回了手中,俊逸的脸上不带一丝感情,回转身,迅雷风烈的劈下了战斧耀阳!“咔!”。
    激战中,高尔玛什不慎被戈隆抓住,在身躯被戈隆的大嘴咬碎的同时,高尔玛什忍住剧痛,在临死前用尽最后的力气将他的战斧血吼劈入了戈隆的眼中。
    一些新的模组,包括盾牌、头盔、战斧和一些重设的装甲。
    老实说,狂战斧挺好用的,它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攻击加成,恢复能力,并且它还有溅射效果。
    奇奇梅克长枪兵使用木制长柄的燧石长矛,这种狩猎武器能够用于战阵,组成坚固防御阵型,将敌人远拒在战斧攻击范围之外。
    矮人高呼着铸造之神的名字,高举着战斧,向着敌人最为密集的地方冲去,所到之处,当者披靡。
    伊斯兰殉教者是狂热宗教战士,使用战斧作战,擅长狂暴攻击。
    全力暴发出那恐怖的速度,张玉轩如闪电般地冲进了禁区,在沈浩田面前高高跃起,双手把球高高举起,看样子,张玉轩又想来一个战斧式扣篮。
    狗头人、牛头人、还有地精都被征召当做了炮灰,成千地倒在秘银厅矮人的战斧和联盟的弓剑之下。
    大凡知道他品性的人,见他选好位置,拿稳战斧,知道俘虏这下可是凶多吉少。
    此外不允许提交短柄斧或者战斧。
    高地弓箭兵使用标准战弓,此外亦配备单手战斧以备肉搏。
    李小六的识海里忽然闪现过一道雄伟的无头身影挥舞战斧,身已腐朽,魂已消亡,唯有一股不屈的意志尽显忠肝义胆。
    一边说着,蛮牛用砂锅大的拳头使劲锤了锤自己的胸脯,握在战斧上的拳头时紧时松,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去和统领怪大战一场。

    汉字详情

    zhàn [zhan]
    部首: 412
    笔画: 9
    五笔: HKAT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I
    四角: 236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名词

    (1) 战争;战事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

    英文翻译

    war, fighting, ba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宋本广韵

    [fu]
    部首: 417
    笔画: 8
    五笔: WQRJ
    五行:
    仓颉: CKHML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2) 同本义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4)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

    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斧藻

    动词

    (1)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

    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

    (2) 又如:斧木

    (3) 删改;修饰 。如:斧琢(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英文翻译

    axe, hatchet; chop, hew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梅县腔] bu3 [沙头角腔] bu3 [客英字典] bu3 [海陆丰腔] bu3 [东莞腔] bu1 fu3 [陆丰腔] bu3 [客语拼音字汇] bu3 [台湾四县腔] bu3 [宝安腔] b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ĭupyox/p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