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 cheng zhu zai xiong]
注音 ㄔㄥˊ ㄓㄨˊ ㄗㄞˋ ㄒㄩㄥ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成竹在胸 chéngzhú-zàixiōng

(1)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成语用法

成竹在胸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引证解释

⒈ 参见“胸有成竹”。参见“胸有成竹”。

画竹子以前,心中先已有竹子的形象。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鶻落,少纵则逝矣。”
后以喻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 《老残游记》第六回:“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赐教一二呢?”
柳亚子《纪梦》诗序:“老谋深算,成竹在胸。”
邹韬奋《经历》十:“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成竹在胸’、‘左右逢源’的形势。”
亦省作“成竹”。 清郑燮《题画·竹》:“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柯灵《香雪海·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有成竹无成竹,应作如是观。”

成竹在胸的国语词典

比喻处事有定见。参见「胸有成竹」条。

成竹在胸的网络释义

成竹在胸

  • 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语本 宋 苏轼 《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后以喻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老残游记》第六回:“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赐教一二呢?”
  • 成竹在胸的翻译

    英语: see

    成竹在胸造句

    平时多复习,多巩固,成竹在胸,还怕什么考试?
    歌咏比赛还没开始她就已经成竹在胸了。
    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成竹在胸。
    做好了这件事,我已是成竹在胸,请您放心吧!
    他对所做的事早已成竹在胸。
    成竹在胸:此次测验,我成竹在胸,必定能获得好成绩。
    这件事王强早已成竹在胸,办起来易如反掌。
    考试前充分的复习使我对考试成竹在胸在书的海洋中,我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在街道上每一个人都是慢悠悠得从容不迫如同成竹在胸一般。
    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着“成竹在胸”、“左右逢源”的形势。
    洛久诚行商数百年,可从没哪次像这回一样成竹在胸、心态轻松。
    轩辕睿眸光深烁,已是成竹在胸。
    殷都鬼姥沙哑的声音慢条斯理的问道,显然没有半分吃惊与好奇,成竹在胸的样子。
    画面中心的男军人,气定神闲,表情凝重而轻松,对全国的解放坚信不移,对此行的任务充满信心,对前面的困难也有充分准备,似乎对一切已成竹在胸。
    只见唐寅嘴角微微一扬,似已成竹在胸,狼毫飞舞,龙蛇飞动,不一会儿,一国色女子跃然于纸上。
    沉默是一种温柔,一种甜甜的爱心,一种东方的冰清玉洁的美丽;沉默是一种力度,一种坚韧,一种成竹在胸的自信和威仪。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沉默是你最好的回答。
    凡定风水者如手中无罗盘则空忙一场,握有罗盘,细致推演则天地万物、山川沟壑尽成竹在胸,万事可成。
    祝你吉祥,祥和顺心,心想事成,成竹在胸,胸怀宽广,广开财源,源源不断,短短常常,长长久久,久久平安,安康祥和,和和美美,美美满满。
    可是,看到方林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众人忽然转口,说要写对联,中秋佳节的对联,选最好的贴在玄岳门上。
    希望是枯燥乏味苦思冥想后灵感奇发的灵光一闪;希望是孤独寂寞漫长等待后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眸一笑;希望是胜券在握成竹在胸后出乎预料的突破。

    汉字详情

    chéng [cheng]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DNNT
    仓颉: IHS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4)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6) 成全 。如:成持(帮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场);成列(形成队列);成体(构成形体)

    (9)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五谷萎败不成。——《吕氏春秋·明理》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0) 树立

    以成伯王之名。——《战国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果(造就,创建)

    (11) 订立 。如:成言(订约);成券(订立契约);成约,成说(订约)

    (12) 平定;讲和

    会于稷,以成 宋乱。——《左传·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

    (13) 成家 。如:成亲;成房头(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名词

    (1) 成功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2) 又如:成败

    (3) 成果;成就 。如:坐享其成;一事无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如:增产三成

    形容词

    (1) 现成的 。如:成证,成辞(现成的文章);成基(现成的基础)

    (2) 既定的 。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

    (3) 整,全 。如:成天际(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头);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纯的 。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如:他可真成!

    副词

    (1) 表示答应、许可 。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英文翻译

    completed, finished, fix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seng4 s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2 sang2 [梅县腔] shang2 shin2 zhang5 [沙头角腔] sin2 siang2 [客英字典] shin2 sang2 [宝安腔] sin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s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 [台湾四县腔] siin2 sang2
    ◎ 潮州话:sêng5(sêng) zian5(chiâⁿ) sian5(siâ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
    zhú [zhu]
    部首: 624
    笔画: 6
    五笔: TT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
    四角: 88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海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張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ţĭuktriuk/tiuk
    zài [zai]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DHFD
    仓颉: KLG
    四角: 402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大戴礼·曾子立事》

    (3) 又如:在生日(在世时);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在世之日);在堂(母亲健在);父母健在

    (4) 居于,处于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公在乾侯。——《春秋·昭公三十年》

    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平原不在。——《世说新语·自新》

    人在室中。——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其在一室。

    (5) 又如:文件在桌上;在侍(儿女在父母身旁);在室(女子未婚);在丧(居丧)

    (6) 在于;决定于

    山不在高。——唐·刘禹锡《陋室铭》

    水不在深。

    不在他人。——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全在我少年。

    (7) 又如:贵在坚持;这事在你自己;要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在道(在于正道)

    (8) 留在,属于。如:在党不在党?在籍(在官籍上注名);在官(在职为官);在服(在职,居官);在事(居官任事);在栋(官居高位);在势(当权)

    (9) 省视;观察

    存往者,在来者。——《大戴礼记》

    (10) 存问,问候

    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到

    把橹一摇,那小船早荡在江心里去。——《水浒传》

    介词

    (1) 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

    宜在今日。——《资治通鉴》

    便在前发。

    在药则未为良时。(在药就药材来说。)——宋·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在研究所工作;在梦中;在夜里;在某种情况下;在斯(在这里);在道(正在途中);在里(在军中;在里);在假(在假期中);在官言官(官:古地存放档案的机构。引申为地方。在什么地方处在什么地位说什么话);在堂(在屋里)

    (3) 从

    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诈奸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不肯放。——《水浒传》

    副词

    (1) 才;正在 ?

    (2) 又如:在建造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相当于“得”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表示一定的语气

    烦君惜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王安石《华严院此君亭》

    (3) 相当于“着”

    料想双亲像,他每留在。——《琵琶记》

    名词

    (1) 地方;处

    吾犹不能之(到)在。——王充《论衡》

    无日不营,无在不卫。——《辽史·营卫志上》

    (2) 姓

    英文翻译

    be at, in, on; consist in, rest

    方言集汇

    ◎ 粤语:z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6 coi1 [梅县腔] hoi1 toi1 cai1 cai5 coi1 [宝安腔] cai3 [客英字典] cai5 coi1 [陆丰腔] cai5 cai6 coi1 [客语拼音字汇] cai4 coi1 [东莞腔] cai3 [沙头角腔] cai5 cai1 coi1 coi5 [台湾四县腔] cai5 coi1
    ◎ 潮州话:do6(tõ), zai6(tsã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宰上聲開口一等zaix/dzojdzʰɒi
    xiōng [xiong]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EQQB
    五行:
    仓颉: BPUK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匈声。本作“匈”,胸是后起字。本义:胸膛)

    (2) 同本义

    胸满腹胀。——《素问·腹中论》

    两手紧抱胸前。——宋· 宋慈《洗冤录》

    (3) 又如:胸雪(雪白的胸部。倒文。多见于五代词)

    (4) 内心;心里

    忧苦欲何为,缠绵胸与臆。——晋· 陆机《赴洛》

    (5) 又如:胸衾(胸怀;胸襟);胸藏锦绣(比喻富有才识);胸藏翰墨(比喻极有学识);胸中大有丘壑(比喻思虑深远;亦作胸中有了丘壑)

    (6) 喻指前面 。如:胸廝撞(两个迎面相撞)

    英文翻译

    breast, bosom, chest; thorax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1
    ◎ 客家话:[梅县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沙头角腔]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海陆丰腔] hiung1 [陆丰腔]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东莞腔] hi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容平聲開口三等hyung/xivngxĭw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