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削

xū xuē [ xu xue]
注音 ㄒㄨ ㄒㄩㄝ

词语释义

形容衣服裁制合体。戌,也写作“恤”、“恤”。

清瘦貌。

谓志行高洁。

高耸特立貌。

词语解释

  1. 形容衣服裁制合体。戌,也写作“卹”、“恤”。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抴独茧之褕袘,眇阎易以戌削。” 司马贞 索隐引 郭璞 曰:“阎易,衣长皃。恤削,言如刻画作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衯衯裶裶,扬袘戌削。”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戌削,裁制貌也。” 清 钱谦益 《云阳草堂记》:“山容嬋娟,云衣戌削。”参见“ 卹削 ”。

  2. 清瘦貌。

    唐 李白 《上云乐》诗:“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巖容仪,戌削风骨。”《明史·奸臣传·严嵩》:“ 严嵩 ,字 惟中 , 分宜 人。长身戌削,疏眉目,大音声。” 王闿运 《罗季子诔》:“身则戌削,志坚金石。”亦以形容诗文格调瘦硬。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次则 孙仲衍 之畅适, 周履道 之萧清, 徐昌穀 之密赡, 高子业 之戌削, 李宾之 之流丽, 徐文长 之豪迈,各擅胜场,沉酣自得。”

  3. 高耸特立貌。

    宋 范成大 《中岩》诗:“赤巖倚竛竮,翠逻森戌削。”

  4. 谓志行高洁。

    清 王夫之 《文学刘君昆映墓志铭》:“间有初能戌削者,亦欣然与定交。”

引证解释

⒈ 形容衣服裁制合体。戌,也写作“卹”、“恤”。参见“卹削”。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抴独茧之褕袘,眇阎易以戌削。”
司马贞索隐引郭璞曰:“阎易,衣长皃。恤削,言如刻画作也。”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衯衯裶裶,扬袘戌削。”
郭璞注引张揖曰:“戌削,裁制貌也。”
清钱谦益《云阳草堂记》:“山容嬋娟,云衣戌削。”

⒉ 清瘦貌。

唐李白《上云乐》诗:“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巖容仪,戌削风骨。”
《明史·奸臣传·严嵩》:“严嵩,字惟中,分宜人。长身戌削,疏眉目,大音声。”
王闿运《罗季子诔》:“身则戌削,志坚金石。”
亦以形容诗文格调瘦硬。 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次则孙仲衍之畅适, 周履道之萧清, 徐昌穀之密赡, 高子业之戌削, 李宾之之流丽, 徐文长之豪迈,各擅胜场,沉酣自得。”

⒊ 高耸特立貌。

宋范成大《中岩》诗:“赤巖倚竛竮,翠逻森戌削。”

⒋ 谓志行高洁。

清王夫之《文学刘君昆映墓志铭》:“间有初能戌削者,亦欣然与定交。”

戌削的国语词典

衣服裁制得宽窄合度。《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衯衯裶裶,扬袘戌削。」也作「恤削」。

戌削的网络释义

戌削

  • 戌削,汉语词语,拼音是xū xuē,形容衣服裁制合体。
  • 汉字详情

    qu,xū [qu,xu]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DGNT
    五行:
    仓颉: IHM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qu

    (1) ——见“屈戌儿”( qūqur

    (2) 另见

    名词

    (1) (指事。从戊,含一。不详。戊( )武器。本义:地支的第十一位)

    (2) 同本义 。又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或纪日。如:戌日(即腊日)

    (3) 戌时

    明日大利,宜用戌亥时。——《三国演义》

    (4) 又如:戌亥时(戌时与亥时)

    (5) 夏正建寅,九月为戌

    九月之辰谓为戌,戌者灭也,谓时物皆衰灭也。——《晋书》

    (6) 十二生肖属狗 。如:戌生命(谓狗。戌年属狗,故云);戌腿(浙江金华一带在腌制火腿时常杂以狗腿增香,故称)

    (7) 另见 qu

    英文翻译

    11th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seot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t7 [客英字典] sut7 [陆丰腔]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5 [海陆丰腔] sut7 [梅县腔] sut7 [东莞腔] sut8 su5 [宝安腔] s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辛聿入聲合口三等syt/svit
    xiāo,xuē [xiao,xue]
    部首: 208
    笔画: 9
    五笔: IE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BLN
    四角: 92200

    详细解释

    xiāo

    名词

    (1) (本义读 qiào。装刀剑的套子)

    (2) 曲刀,书刀,削刀 ?

    削书刀也。——《曲礼·金工》注

    (3) 东周和秦汉时用来除去书写在木牍或竹简上的错字。又如:削刀(书刀)

    (4) 简札 。如:削青(古人制简记事,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动词

    (1) 斜着刀略平地切去物体的表层

    削则削。——《汉书·礼乐志》。注:“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为天子削瓜。——《礼记·曲礼》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墨子·鲁问》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削铅笔;切削;削瓜(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又指削去皮的瓜);削杖(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

    (3) 删除。指删改文字

    削而投之。——《左传》

    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汉书》。颜师古注:“削者,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4) 又如:削改(删改);削抹(删改抹去)

    (5) 削除;削减

    外削幅。——《仪礼·丧服礼》

    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编,唯勿烧。——《墨子》

    (6) 又如:削籍(官吏免职);削免(削除);削迹(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又作消踪匿迹。谓隐居)

    (7) 掠夺

    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梁书·贺琛传》

    (8) 又如:削夺(剥夺,夺去);削敛(剥削聚敛)

    (9) 分,割裂

    夫齐,削地而封 田婴。——《战国策·齐策》

    (10) 又如:削小(将封邑分小)

    (11) 剃;刮

    好雄强,似出家的子路,削了发的金刚。——《西厢记诸宫调》

    (12) 又如:削剥(刮削;亦谓侵蚀);削发披缁(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削头(犹削发)

    (13) 裁剪缝纫 。如:削缝(犹缝纫)

    形容词

    (1) 苛刻 。如:削刑(犹严刑);削虐(苛刻残暴);削薄(刻薄)

    (2) 消瘦,纤细瘦长

    子何清削如此?——《流江记》

    (3) 又如:削削(纤弱的样子);削约(稀疏细小的样子);削瘦

    (4) 另见 xuē

    xuē

    (1) 削弱,削减

    辩智而鲁削。——《韩非子·五蠹》

    日削月割。——宋· 苏洵《六国论》

    兵挫地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楚日以削

    (2) 徒峭

    石崖侧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 xiāo)”

    (4) 另见 xiāo

    英文翻译

    scrape off, pare, trim

    方言集汇

    ◎ 粤语:soek3
    ◎ 客家话:[梅县腔] siok7 [东莞腔] siok7 [客英字典] siok7 [台湾四县腔] siok7 [客语拼音字汇] xiag5 xiog5 [宝安腔] siok7 [海陆丰腔] siok7 [陆丰腔] siok7
    ◎ 潮州话:siah4 siag4 (siah si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約藥開入聲開口三等siaksĭ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