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

gē bì [ ge bi]
注音 ㄍㄜ ㄅ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戈壁 gēbì

(1) 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desert

词语解释

  1. 蒙语。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构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嘉峪关 外有戈壁,径一百二十里,皆积沙无寸土。” 闻一多 《死水·祈祷》:“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亦称“ 戈壁滩 ”。 碧野 《天山景物记》:“七月间 新疆 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 天山 。”

引证解释

⒈ 蒙语。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构成。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嘉峪关外有戈壁,径一百二十里,皆积沙无寸土。”
闻一多《死水·祈祷》:“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
亦称“戈壁滩”。 碧野《天山景物记》:“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天山。”

戈壁的国语词典

蒙古大沙漠。蒙古语称沙漠为「戈壁」,古称「大漠」、「翰海」、「瀚海」。为亚洲第二大沙漠,土质大半为沙砾,地表坚硬,气候干燥,雨量少,风力大,早晚温差大,不适定居。戈壁以北称「外蒙古」或「漠北」,戈壁以南称为「内蒙古」或「漠南」。

戈壁的网络释义

戈壁 (戈壁沙漠)

  • 戈壁沙漠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戈壁(蒙古语:Говь),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戈壁滩”、“戈壁沙漠”。
  • 戈壁 (地理词语)

  • 戈壁,源于蒙语,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构成。 亦称“ 戈壁滩 ”。意为大范围的沙漠地区。戈壁的形成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雨影效应阻挡了雨云抵达戈壁地区。
  • 戈壁的翻译

    英语: Gobi (desert)​
    德语: Gobi
    法语: Désert de Gobi

    戈壁造句

    我们就是要在这人烟稀少的戈壁滩上,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
    戈壁草原,地广人稀,是最好的天然牧场。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碧水青山,有戈壁高原……。
    这些开天辟地的英雄们,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把昔日的戈壁滩变成了今日的米粮仓。
    骆驼在戈壁滩上四平八稳地走着。
    勘探队员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找石油。
    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漠里,我们披荆斩棘,克服困难,开出一块块良田。
    在戈壁滩上,我们自己修建了第一批厂房,这真是白手起家,平地楼台。
    曹禺笔下的王昭群,为了民族和睦,离开亲人,只身进入戈壁,虽然恋故国,却是哀而不伤。
    他们就像涸辙之鲋一样在戈壁滩上困了二十天。
    戈壁滩上,汽车行走几十个小时都是渺无人烟,连飞鸟都很少看到。
    我想咱们会到山水奇丽的处所游览,没想到却来到了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
    这是一片戈壁滩,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我们的导弹基地就建在这一片原来是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上。
    西部的戈壁地带很荒凉,寸草不生。
    该国南部是戈壁大沙漠,北部和西部都是高山。
    在戈壁荒原,有一群人与青春同行,他们是铁路青年突击队员。
    高大的白杨树挺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
    她那低头沉思的模样,像浣纱溪边的西施捧心,又像大漠戈壁的飞天起舞,似动而未动,一袭翠羽黄衫给满园竹子衬得完美无瑕。
    朋友的关怀是你跋涉戈壁遇到一眼清泉;朋友的问候是你夜路独行看到一盏灯光。心灵的慰藉来自朋友最真诚的问候,祝朋友事事如意,一生幸福!

    汉字详情

    [ge]
    部首: 412
    笔画: 4
    五笔: AGNT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
    四角: 5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英文翻译

    halberd, spear, lance; rad. 62

    方言集汇

    ◎ 粤语:gwo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o1 [东莞腔] go1 [梅县腔] ko1 [宝安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陆丰腔] ko1 [海陆丰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 潮州话:k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kuakwai
    [bi]
    部首: 334
    笔画: 16
    五笔: NKU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G
    四角: 7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10)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k3 bik1 bik3
    ◎ 客家话:[陆丰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东莞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ag5 [海陆丰腔] biak7 [沙头角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激錫開入聲開口四等piekp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