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荷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感谢。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祇奉恩命,忧愧增灼,不胜感荷屏营之情。” 唐 卢仝 《月蚀诗》:“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方孝孺 《与邵真斋书》之四:“远貽药物,感荷厚意,曷日而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乔峰 事蒙如此郑重保证,不胜感荷。”
引证解释
⒈ 感谢。
引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祇奉恩命,忧愧增灼,不胜感荷屏营之情。”
唐卢仝《月蚀诗》:“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四:“远貽药物,感荷厚意,曷日而忘。”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乔峰事蒙如此郑重保证,不胜感荷。”
感荷的网络释义
感荷
感荷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4) 感应,影响
(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
(6) 感触;触动感慨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
(8) 感谢;感激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韩愈《赠张籍》
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
(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
(10) 感慨,感伤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1) 又如:感忾(感叹。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
(12) 思念
感物众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赋》。注:“犹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
(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
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红楼梦》
(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
(16) 迷惑
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吕氏春秋》
(17) 通“减”(
)。减损,减少其满为感,其虚为亡。——《管子·侈靡》
名词
(1) 感触;情绪;意念 。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am1 gam3 [陆丰腔] gam3 [客英字典] gam3 [沙头角腔] gam3 [客语拼音字汇]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宝安腔] gam3 [东莞腔] gam3 [海陆丰腔] gam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感 | 古禫 | 見 | 覃 | 上聲 | 感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kɒm | komx/koom |
详细解释
hé
名词
(1) (形声。从艸,何声。本义:植物名。也称莲,别称芙蕖、芙蓉。地下茎称藕,子实称莲,花叶供观赏)
(2) 植物名。即莲
荷,芙蕖叶。——《说文》
隰有荷华。——《诗·郑风·山有扶苏》
有蒲与荷。——《诗·陈风·泽陂》
荷叶之清香。——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如:荷月(指农历六月,以荷花盛开,故名荷月);荷衣(荷叶);荷芰(莲与菱);荷花(莲花。也作“莲华”、“荷华”);荷扇(荷叶形圆似团扇,故雅称为荷扇)
(4) 荷叶 。如:荷钱(初生的荷叶。因其形似小钱,故称);荷衣(用荷叶编成的衣服);荷杯(荷叶做的杯子);荷裳(用荷叶做的衣服);荷衣蕙带(荷叶为衣,蕙草作带。指仙人的衣服)
(5) 古代酒器荷叶杯的代称
明画烛,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齐歌。——宋· 辛弃疾《鹧鸪天》
(6) 另见
hè
动词
(1) 用肩扛或担;背负
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以杖荷蓧。——《论语·微子》
(2) 又如:荷锄;荷蓧丈人(担着耘田竹杖的老人;隐士);荷校(以肩荷枷。即颈上带枷。校,枷);荷担(肩挑东西)
(3) 肩负,担负
子击磬于 卫,有荷蒉而过 孔氏门者。——《论语·宪问》
(4) 又如:荷累(负累;牵累);荷担(承担生活、工作、责任、事业等)
(5) 承受;承蒙
荷天下之重任。——张衡《东京赋》
(6) 又如:荷佩(承受);荷得(承蒙;亏得);荷护(保佑,佑护);荷蒙(承蒙;承受)
(7) 用于书信中表示感谢或客气 。如∶感荷;拜荷;荷佩(荷佩。感荷;感激);荷恩(蒙受恩惠);荷眷(荷睠。承受恩宠;承蒙关注)
(8) 拿,持 。如:荷杖(拄着拐杖)
名词
(1) 担子。道德上、法律上或精神上的责任 。如:肩负重荷
(2) 电荷的简称 。如:荷质比
(3) 古泽名。又水名。也作“菏”
菏,泽名,见《夏书》。古本亦作荷。——《五经文字》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2 o3 [梅县腔] ho2 [台湾四县腔] ho2 o3 [陆丰腔] ho3 ho3 [沙头角腔] ho2 [东莞腔] ho2 [宝安腔] ho2 [客英字典] ho2 o1 [客语拼音字汇] ho2
◎ 潮州话:窝5 [潮阳]何窝5 ,窝6 ,何窝3 ,o5 [潮阳]ho5 ,o6 ,ho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何 | 胡歌 | 匣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ɣɑ | gha/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