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

yú mèi [ yu mei]
注音 ㄩˊ ㄇㄟ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愚昧 yúmèi

(1) 愚蠢而不明事理

愚昧无知
uneducated;ignorant

词语解释

  1. 愚蠢而不明事理。

    晋 郭璞 《蚍蜉赋》:“伊斯虫之愚昧,乃先识而似悊。” 唐 刘禹锡 《代让同平章事表》:“臣虽愚昧,尝览前言。” 明 唐顺之 《复勘蓟镇边务首疏》:“臣愚昧疎濶,不足以备使命,夙夜祗惧,不敢自寧。” 艾青 《光的赞歌》之五:“愚昧就是黑暗,智慧就是光明。”

  2. 指愚蠢而不明事理的人。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圣贤不异辙,愚昧更深谋。”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依托天主教,煽惑愚昧。”

引证解释

⒈ 愚蠢而不明事理。

晋郭璞《蚍蜉赋》:“伊斯虫之愚昧,乃先识而似悊。”
唐刘禹锡《代让同平章事表》:“臣虽愚昧,尝览前言。”
明唐顺之《复勘蓟镇边务首疏》:“臣愚昧疎濶,不足以备使命,夙夜祗惧,不敢自寧。”
艾青《光的赞歌》之五:“愚昧就是黑暗,智慧就是光明。”

⒉ 指愚蠢而不明事理的人。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圣贤不异辙,愚昧更深谋。”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依托天主教,煽惑愚昧。”

愚昧的国语词典

愚笨无知,不明事理。

愚昧的网络释义

愚昧 (词语)

  • 愚昧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ú mèi,指缺乏知识,愚蠢不明白事理。也指愚蠢而不明事理的人。语出晋 郭璞《蚍蜉赋》:“伊斯虫之愚昧,乃先识而似悊。”
  • 愚昧的翻译

    英语: ignorant, uneducated
    德语: dumm, unwissend
    法语: ignorant

    愚昧造句

    如果没有文化你将是一个愚昧的人。
    这一家人的愚昧无知真让人不可思议!
    大山里没有学校,村子里的人们依然十分愚昧。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我们不能愚昧地指望天上能掉下来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与贫困对峙,与愚昧对望,顺着山势,呵,山村老师,你把贫困与愚昧深深地折在了教科书里,在清贫中走上了一片灵魂的高地。
    愚昧的人往往容易受骗上当。
    迷信鬼神是愚昧的表现。
    乞求神佛保佑是自欺欺人的愚昧行为。
    个愚昧无知的人,怎么能如此受到重用?
    我们要认真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要成为一个愚昧无知的人。
    共产主义是科学,而迷信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一个人如果妄自尊大,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那就太愚昧了。
    鲁迅有感于中国人民愚昧和麻木,很需要做发聋振聩的启蒙工作,于是他放弃学医,改用笔来战斗。
    愚昧无知的人往往容易受骗上当。
    她以为巫婆跳神就能治病,这说明你是愚昧无知。
    一个人如果不学无术愚昧无知,就会上当受骗。
    掩耳盗铃是一种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愚昧的方法。
    愚昧落后的民族注定是要挨打的。
    愚昧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

    汉字详情

    [yu]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JM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BP
    四角: 603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心,从禺( )。从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本义:愚蠢,愚昧)

    (2) 同本义

    愚,戆也。——《说文》

    三赦,曰惷愚。——《周礼·司刺》

    靡哲不愚。——《诗·大雅·抑》

    (3) 又

    哲人之愚。

    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脩身》

    深知祸福谓之知,反知为愚。——《贾子道术》

    以惑愚瞽。——明· 刘基《卖柑者言》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愚人所为愚。——唐· 韩愈《师说》

    愚者亦明。——清· 黄宗羲《原君》

    (4) 又如:愚若胶柱(胶住调节乐弦的柱再去弹奏,只能弹出单一无变化的音调。比喻愚笨到像去胶柱,拘泥而不知变通);愚戆(愚蠢而刚直);愚騃(痴笨);愚浊(愚笨;糊涂)

    (5) 自称之谦词

    愚以为营中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愚谓大计。——《资治通鉴》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三国演义》

    (6) 又如: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愚老(老人自谦之词);愚臣(大臣对君主自称的谦词);愚意(对自己意见的谦称);愚怀(谦指己见)

    (7) 敦厚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孔子家语》。王肃注:“愚,敦厚。”

    (8) 又如:愚款(单纯朴实);愚鲠(敦厚鲠直)

    动词

    (1) 蒙蔽;欺骗

    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愚学(愚弄儒学);愚锢(愚弄禁锢);愚聋(蒙蔽)

    英文翻译

    stupid, doltish, foolish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2 [海陆丰腔] ngi2 [客英字典] ngi2 [宝安腔] ngi2 [客语拼音字汇] ngi2 [台湾四县腔] ngi2 [沙头角腔] gni2 [东莞腔] ngi2 [陆丰腔] gni3
    ◎ 潮州话:ngo5(ngô) [潮阳]ngu5(ngû)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虞俱平聲合口三等ngyo/ngiuŋĭu
    mèi [mei]
    部首: 429
    笔画: 9
    五笔: JFIY
    五行:
    仓颉: AJD
    四角: 6509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2) 同本义

    昧,冥也。——《广雅·释诂四》

    时甲子昧爽。——《书·牧誓》

    日昧昧其将暮。——《楚辞·九章·怀沙》

    君昧爽而栉冠。——《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

    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淮南子·原道》

    虽昧必亮。——《后汉书·苏竟传》

    愚者昧于成事。——《战国策·赵策》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楚辞·离骚》

    轻身而昧大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昧旦(天未全亮的时候);昧然(昏暗不明的样子);昧昧(昏暗不明的样子);昧色(暮色);昧明(天未全明的时刻;拂晓)

    (4) 眼不明的样子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5) 愚昧;糊涂

    兼弱攻昧。——《左传·宣公十二年》

    (6) 又如:昧陋(愚昧浅陋);味瞀(昏聩;糊涂);昧昧(糊涂无知);昧错(糊涂出错)

    动词

    (1) 掩蔽;欺骗

    吾家碑不昧。——杜甫《回棹》

    (2) 又如:昧公义(埋没了公理和正义);昧心咒(昧了良心该受什么报应的誓言);昧心钱(坏了良心赚来的钱);昧蔽(隐瞒);昧诡(隐秘;诡秘);昧密(犹隐晦)

    (3) 违背

    今日果成妙计,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西游记》

    (4) 又如:昧信(背信;失信);昧良心;昧心

    (5) 贪,贪图 。如:昧利(贪利);昧私(贪图私利);昧冒(贪图)

    (6) 冒犯

    丞相臣斯昧死言。——《史记·秦始皇本纪》

    (7) 又如:昧死(冒死;冒昧);昧犯(冒犯)

    英文翻译

    obscure, dark; darken

    方言集汇

    ◎ 粤语:mui6
    ◎ 客家话:[宝安腔] mui3 [东莞腔] mui3 [海陆丰腔] mui3 mui6 [梅县腔] mi3 [沙头角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台湾四县腔] mi3 m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佩去聲合口一等muɒimuaih/mu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