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惧

huáng jù [ huang ju]
繁体 惶懼
注音 ㄏㄨㄤˊ ㄐㄨˋ

词语释义

惶惧 huángjù

(1) 惶恐

惶惧失色
frightened

词语解释

  1. 恐惧,惊慌。

    《汉书·杜周传》:“ 敞 惶惧,移病,以语 延年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士庶惶惧,不知所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盗入其居,夫妇惶惧,不知所为。”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

引证解释

⒈ 恐惧,惊慌。

《汉书·杜周传》:“敞惶惧,移病,以语延年。”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士庶惶惧,不知所为。”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盗入其居,夫妇惶惧,不知所为。”
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

惶惧的网络释义

惶惧

  • 惶惧,汉语词汇。
  • 拼音:huáng jù
  • 释义:惶恐。恐惧,惊慌。
  • 惶惧造句

    城中失了王禅,越加惶惧,倒剌沙竟暗中遣使,通款齐王,约定次日出降。
    性惶惧自首,具述父言,与语道“汝以亲故受污名,还可原谅,古人所谓观过知仁,便是为此。
    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惶惧顿首,求解职;坚犹以恩礼慰勉之。
    一见当驾官赍旨来宣,惶惧无任,又不敢违迟君命,只得急急整衣束带,同旨入朝,在御前叩头请罪。
    大军已至辽水,高丽国王元惶惧至极,遣使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
    雷霆骤响,震得万物惊恐惶惧,尔后却又谈笑风生。
    当日密谋完走出堂外的刘秉,一直惶惧不安,午后三点,便忙着打点行装。
    而赵鼎则大失人望,惶惧之下请辞相位,但赵构暂时未答应。
    贺若弼悬军深入,声援犹远,且其垒堑未坚,人情惶惧,出兵掩袭,必大克之。
    三法王冷不防教主大发雷霆,惊得走三魂,失七魄,扑通一声,俱都跪地,惶惧道“属下无能,恳请圣教主息怒,准许属下立功赎罪。
    祭龙斩发现林寒表情居然无比的敬仰、向往、惶惧,气不打一处来的怒喝道“小主人,就一个贪婪狂妄的小泥鳅就让你这样?快点!干了他丫的!”。
    宣和七年冬,金人来侵,州将以下惶惧不可终日,只有姚孝锡投床熟睡,不以为意。
    辛木一郎和山本佐次木抬眼互看,眼神中都充满惶惧,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

    汉字详情

    huáng [huang]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R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PHAG
    四角: 960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惶,惶恐也。——《说文》

    惶,惧也。——《广雅》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史记·刺客列传》

    孟贲狎猛虎而不惶。——《潜夫论·卜列》

    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明· 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惶惶(惊恐不安);遑迫(惊慌);惶汗(惊惧而汗流);惶沮(恐惧沮丧);惶怖(恐惧害怕)

    英文翻译

    fearful, afraid, anxious, nervous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海陆丰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光唐合平聲合口一等ghuang/huangɣuɑŋ
    [ju]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HWY
    仓颉: PBMC
    四角: 97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2) 同本义

    惧,恐也。——《说文》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墨子·尚同中》

    楚兵惧,自 秦归。——《史记·屈原列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荀子·解蔽》

    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又如:惧思(因恐惧而慎重考虑);惧选(害怕获罪);惧高症(心理学名词。身处高处所产生的过分恐惧反应,不敢往下看、双腿发软、颤抖或晕眩等)

    (4)惊慌失措的样子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 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汉书·惠帝纪赞》

    (5) 恐吓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易》

    围徐以惧 吴。——《左传·昭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fear, be afraid of, d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东莞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海陆丰腔] ki3
    ◎ 潮州话:哥污6 ,gu6(kŭ)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