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惧
词语释义
惶惧
(1) 惶恐
词语解释
恐惧,惊慌。
《汉书·杜周传》:“ 敞 惶惧,移病,以语 延年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士庶惶惧,不知所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盗入其居,夫妇惶惧,不知所为。”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
引证解释
⒈ 恐惧,惊慌。
引《汉书·杜周传》:“敞惶惧,移病,以语延年。”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士庶惶惧,不知所为。”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盗入其居,夫妇惶惧,不知所为。”
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
惶惧的网络释义
惶惧
惶惧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惶,惶恐也。——《说文》
惶,惧也。——《广雅》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史记·刺客列传》
孟贲狎猛虎而不惶。——《潜夫论·卜列》
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明· 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惶惶(惊恐不安);遑迫(惊慌);惶汗(惊惧而汗流);惶沮(恐惧沮丧);惶怖(恐惧害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海陆丰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黃 | 胡光 | 匣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唐 | 宕 | ghuang/huang | ɣuɑ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2) 同本义
惧,恐也。——《说文》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墨子·尚同中》
楚兵惧,自 秦归。——《史记·屈原列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荀子·解蔽》
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又如:惧思(因恐惧而慎重考虑);惧选(害怕获罪);惧高症(心理学名词。身处高处所产生的过分恐惧反应,不敢往下看、双腿发软、颤抖或晕眩等)
(4)惊慌失措的样子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 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汉书·惠帝纪赞》
(5) 恐吓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易》
围徐以惧 吴。——《左传·昭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东莞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海陆丰腔] ki3
◎ 潮州话:哥污6 ,gu6(k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