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车

xuán chē [ xuan che]
繁体 懸車
注音 ㄒㄨㄢˊ ㄔㄜ

词语释义

1.形容险阻。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词语解释

  1. 形容险阻。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 悬车束马 ”。

  2. 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

    《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 《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 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 借指七十岁。

    《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 指隐居不仕。

    《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险阻。参见“悬车束马”。

唐杜甫《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

⒉ 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 《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魏缪袭《挽歌诗》:“白日入虞渊,悬车息駟马。”
明何景明《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⒊ 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班固《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
《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方文《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⒋ 借指七十岁。

《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⒌ 指隐居不仕。

《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施闰章《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悬车的网络释义

悬车

  • 悬车,汉语词汇。
  • 拼音:xuán chē
  • 释义:1、形容险阻。
  •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
  •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 4.借指七十岁。
  • 5.指隐居不仕。
  • 汉字详情

    xuán [xuan]
    部首: 440
    笔画: 11
    五笔: EGC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BIP
    四角: 7733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 同本义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4) 牵挂;挂念 。如:悬结(悬念;惦记);悬悬(挂念);悬肠挂肚(担心;挂念)

    (5) 凭空设想;揣测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6) 又如:悬度(无根据地揣测、估计);悬料(凭空臆测);悬猜(揣测,猜想)

    (7) 揭示 。如:悬金(出具赏格)

    (8) 公布 。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9) 系连,关联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形容词

    (1) 久延不决 。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 孤立,无所依傍 。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 空虚,匮乏 。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 形容高耸,陡峭 。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悬峰(陡峭的山峰)

    (5) 〈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如:真悬

    (6) 相差较大的 。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 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 。如:悬流;悬溜;悬濑

    名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英文翻译

    hang, suspend, hoist; be hung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潮州话:huin5(hûiⁿ) [饶平、揭阳、潮阳]hiang5(hiâng)

    宋本广韵

    chē,jū [che,ju]
    部首: 405
    笔画: 4
    五笔: LG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Q
    四角: 40500

    详细解释

    chē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动词

    (1) 乘车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量词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名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chē

    英文翻译

    cart, vehicle; carry in cart

    方言集汇

    ◎ 粤语:ce1 geoi1
    ◎ 潮州话:cia1 ge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