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车之岁

xuán chē zhī suì [ xuan che zhi sui]
繁体 懸車之歲
注音 ㄒㄨㄢˊ ㄔㄜ ㄓ ㄙㄨㄟ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悬车:把车子挂起来不用,指辞官回家。古时一般规定七十岁时要辞官还家。借指七十岁的高龄。也作“悬车之岁”。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若今日未及四十,早入仕途,则致仕之期,即不必以七十为限……故余两次引归,皆未及悬车之岁。”

成语用法

悬车之岁作主语、宾语;指70岁。

引证解释

⒈ 见“悬车之年”。

悬车之岁的网络释义

悬车之岁

  • 悬车之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uán chē zhī suì,意思是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同“悬车之年”。
  • 汉字详情

    xuán [xuan]
    部首: 440
    笔画: 11
    五笔: EGC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BIP
    四角: 7733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 同本义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4) 牵挂;挂念 。如:悬结(悬念;惦记);悬悬(挂念);悬肠挂肚(担心;挂念)

    (5) 凭空设想;揣测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6) 又如:悬度(无根据地揣测、估计);悬料(凭空臆测);悬猜(揣测,猜想)

    (7) 揭示 。如:悬金(出具赏格)

    (8) 公布 。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9) 系连,关联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形容词

    (1) 久延不决 。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 孤立,无所依傍 。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 空虚,匮乏 。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 形容高耸,陡峭 。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悬峰(陡峭的山峰)

    (5) 〈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如:真悬

    (6) 相差较大的 。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 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 。如:悬流;悬溜;悬濑

    名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英文翻译

    hang, suspend, hoist; be hung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潮州话:huin5(hûiⁿ) [饶平、揭阳、潮阳]hiang5(hiâng)

    宋本广韵

    chē,jū [che,ju]
    部首: 405
    笔画: 4
    五笔: LG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Q
    四角: 40500

    详细解释

    chē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动词

    (1) 乘车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量词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名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chē

    英文翻译

    cart, vehicle; carry in cart

    方言集汇

    ◎ 粤语:ce1 geoi1
    ◎ 潮州话:cia1 ge1

    宋本广韵

    zhī [zh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PPP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NO
    四角: 30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词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词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容词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英文翻译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tje1 [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hi1 zih1 [东莞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zhi1 [宝安腔] zu1 [沙头角腔] zi1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e1 (tsur)【潮阳】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而平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tjio
    suì [sui]
    部首: 325
    笔画: 6
    五笔: MQ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UNI
    四角: 22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 )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2) 同本义

    岁,木星也。——《说文》

    岁在星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3) 又如:岁君(太岁。古人称木星为太岁,认为冲犯它不吉利);岁次(每年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4) 年的别称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武留 匈奴,凡十九岁。——《汉书·李广苏建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5) 又如:岁祲(一年到头妖气弥漫);岁腊(年终祭祀祖先);岁考(年度考试);岁事(诸侯每年秋季朝见天子之事);岁晏(岁暮,年尾);岁华(年华,岁月)

    (6) 年龄

    年十二岁,庄襄王死,政代为 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林觉民《与妻书》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7) 又如:三岁小孩;八十岁的老奶奶;两岁的牛儿正当年

    (8) 岁月;时光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那堪正漂泊, 来日岁华新。——唐· 孟浩然《除夜》

    (9) 又如:岁光(岁月,光阴);岁华(时光)

    (10) 年景,一年的农事收成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梁惠王上》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战国策·齐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11) 又如:岁恶(岁凶。收成不好);岁登(年谷丰登);丰岁;歉岁;岁熟;岁稔(年成丰熟);岁丰(年谷丰收)

    (12) 新年,一年之始 。如:岁旦(正月初一日);岁朝(一年之始,即元旦);岁旦酒(新年所饮的酒);岁夕(除夕);岁仗(每年元旦朝会时所用的仪仗)

    英文翻译

    year; age; har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3
    ◎ 潮州话:思锅3 何锅3 ,suê3(suè) huê3(huè)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