悚惶

sǒng huáng [ song huang]
注音 ㄙㄨㄥˇ ㄏㄨㄤˊ

词语释义

亦作'悚皇'。 犹惶恐。

词语解释

  1. 亦作“ 悚皇 ”。犹惶恐。

    明 徐渭 《与许口北书》:“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镜花缘》第六八回:“当日读书东朝,既未树援,此时回国,亦岂另有腹心!势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时切悚惶!”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敢乞皇上圣鉴,不胜悚皇屏营之至。”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激愤陈词,无任悚惶待命之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悚皇”。犹惶恐。

明徐渭《与许口北书》:“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
《镜花缘》第六八回:“当日读书东朝,既未树援,此时回国,亦岂另有腹心!势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时切悚惶!”
清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敢乞皇上圣鉴,不胜悚皇屏营之至。”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激愤陈词,无任悚惶待命之至。”

悚惶的网络释义

悚惶

  • 悚惶是汉语词汇,拼音 ㄙㄨㄙˇ ㄏㄨㄤˊ,解释为犹惶恐。
  • 悚惶造句

    钟秀文面露悚惶,任凭才气纵横,也参悟不透其中隐藏的玄秘。
    倘有同志友军,国中义士继起奋斗,俾国贼迅膺惩创,大局早庆澄清,则永祥退作平民,与有光宠矣,临电悚惶,伏希亮察。
    心中对他的悚惶,竟是大过了本来的敌人宁娶风。
    然小石头不解,当即心感悚惶,心道,堪堪心底赞扬,不虞立见变化。
    为此沥陈下情,仰求我皇上俯念微臣老还,难膺重任,准予告退,则国事幸甚,微臣幸甚,臣不胜感激悚惶之至。
    皇太后、皇上闻此奇变,必悚惶震悼,戒励群众,痛哭戒誓。
    专此禀复,无任悚惶,跪请金安,男之洞百拜,七月初五日。

    汉字详情

    sǒng [song]
    部首: 339
    笔画: 10
    五笔: NGKI
    五行:
    仓颉: PDL
    四角: 950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束声。本义:恐惧)

    (2) 同本义

    悚,惧也。——《玉篇》

    人君闻此,可以悚惧。——汉· 王符《潜夫论·慎微》

    (3) 又如:悚怯(惶恐胆怯);悚愧(惶恐惭愧);悚栗(恐惧战栗);悚骇(惊恐);悚异(惊异)

    (4) 欢悦 。如:悚抃(欢愉);悚戴(欢欣奉戴);悚跃(欢悦跳跃)

    (5) 耸立;高耸 。如:悚立(耸立,竖立);悚峙(高耸峙立)

    (6) 恭敬 。如:悚敬(恭敬)

    英文翻译

    afraid, scared, frightened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ng3 [台湾四县腔] sung3 [梅县腔] sung3 cet7 [宝安腔] sung3 [客语拼音字汇] sung3 [海陆丰腔] sung3
    ◎ 潮州话:思翁2(耸)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拱上聲開口三等syungx/sivnksĭwoŋ
    huáng [huang]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R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PHAG
    四角: 960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惶,惶恐也。——《说文》

    惶,惧也。——《广雅》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史记·刺客列传》

    孟贲狎猛虎而不惶。——《潜夫论·卜列》

    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明· 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惶惶(惊恐不安);遑迫(惊慌);惶汗(惊惧而汗流);惶沮(恐惧沮丧);惶怖(恐惧害怕)

    英文翻译

    fearful, afraid, anxious, nervous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海陆丰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光唐合平聲合口一等ghuang/huangɣu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