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心,从采。采(
),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悉,详尽也。——《说文》
悉,尽也。——《尔雅》
占不悉。——《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
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汉书·张释之传》
至孅至悉。——汉· 贾谊《论积贮疏》
词不悉心。——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
副词
(1) 全都,全部
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悉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 又如:悉知底里(对事情的内情底细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备(齐备)
动词
(1) 详尽地叙述
书不能悉意。——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2) 详尽的知道,了解
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南朝梁· 萧统《文选》序
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欣悉(高兴地详尽了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来函敬悉;探悉;惊悉;详悉(详细知道)
(4) 尽其所有
以公之与民已悉矣。——《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谓尽其力也。”
悉浮以沿江。——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5) 又如:悉锐(尽其全部精锐);悉甲(尽其甲兵);悉索(尽其所有;搜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d5 [宝安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海陆丰腔] sit7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东莞腔] sit7 [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悉 | 息七 | 心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sĭĕt | si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心 | 息林 | 心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sĭĕm | si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旨 | 職雉 | 章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tɕi | cjiix/tjyy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2) 同本义
导,引也。——《说文》
其治宜导引按轎。——《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
导官令本。——《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
导官。——《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
导一茎六穗于庖。——《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导子(官员出行时在前面开路的仪仗队);导从(古代官员出行时,担任前导和后从的人);导仗(前导的仪仗)
(4) 教导
而不可以导人。——《淮南子·缪称》。注:“教也。”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5) 又如:导播(电视台中指导表演、监督整个节目播出的专业人员);导训(引导而使和顺)
(6) 疏通
为川者决之使导。——《国语·周语上》
(7) 又如:导行费(汉灵帝时,郡国、地方每在进贡朝廷之外,另有物品给中署,做为所献之物的导行费);导款(疏通);导泄(疏导排泄)
(8) 启发,开导
忠信以导之。——《吕氏春秋·适威》。注:“犹先也。”
是以导于民。——《国语·晋语》。注:“训也。”
然后导以取保,出启于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导谕(劝导晓谕);导示(指导启示)
(10) 传导 。如:导电;导热
(11) 引诱
导之以政。——《论语》。皇疏:“谓诱引也。”
(12) 又如:导欲宣淫(倡导情欲,宣泄淫乱之事);导谀(谄媚阿谀,曲意逢迎。)
(13) 导致;引起 。如:导因(起因);导迎(招致)
名词
(1) 向导,引路人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史记·大宛列传》
(2) 又如:导首(前导;领头);前导(领头人)
介词
顺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