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悌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愷弟 ”。和乐平易。
《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杜预 注:“愷,乐也;悌,易也。”《汉书·张禹传》:“ 宣 为人恭俭有法度,而 崇 愷弟多智,二人异行。”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愷弟之政,后世称焉。”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愷悌仁慈。”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愷弟”。和乐平易。
引《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杜预注:“愷,乐也;悌,易也。”
《汉书·张禹传》:“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愷弟多智,二人异行。”
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愷弟之政,后世称焉。”
明无名氏《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愷悌仁慈。”
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恺悌的国语词典
和乐平易。
恺悌的网络释义
恺悌
恺悌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豈声。本义:欢乐,和乐)
(2) 同本义
恺,乐也。——《说文》。按,豈,愷实同一字。
中心物恺。——《庄子·天道》。又如:恺悌(和乐平易,平易近人。也作恺弟,岂弟);恺恻(和乐恻隐);恺豫(和乐)
(3) 明
夫不勤勤则前人不当,不恳恳则觉德不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名词
(1) 假借为“凯”。军队胜利后所奏之乐
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周礼·大司乐》。郑玄注:“恺乐,献功之乐。”
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杜预注:“恺。乐也。”
徐方一战收,振旅已奏恺。—— 张翥《后出军》
(2) 又如:恺歌(军队胜利归来所唱的歌);恺乐(战胜归来所奏的乐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kai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弟声。本义:敬爱兄长) 同本义。亦泛指敬重长上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悌,善兄弟也。——《说文》
弟爱兄谓之悌。——贾谊《道术》
(2) 又如:悌达(悌顺。敬爱和顺)
形容词
(1) 和易 。
(2) 如:恺悌(和乐平易);悌睦(和睦)
(3) 用同“体”。亲近 。
(4) 如:悌己人(亲信);悌友(兄弟姊妹间亲密和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梅县腔] ti5 [陆丰腔] ti5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台湾四县腔] ti5 [宝安腔] ti3
◎ 潮州话:多衣6(弟)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弟 | 徒禮 | 定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dex/dej | dʰi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