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悌

kǎi tì [ kai ti]
繁体 愷悌
注音 ㄎㄞˇ ㄊ一ˋ

词语释义

(书)(形)态度和蔼,容易接近:~之德|慈祥~流风远。

词语解释

  1. 亦作“ 愷弟 ”。和乐平易。

    《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杜预 注:“愷,乐也;悌,易也。”《汉书·张禹传》:“ 宣 为人恭俭有法度,而 崇 愷弟多智,二人异行。”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愷弟之政,后世称焉。”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愷悌仁慈。”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愷弟”。和乐平易。

《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杜预注:“愷,乐也;悌,易也。”
《汉书·张禹传》:“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愷弟多智,二人异行。”
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愷弟之政,后世称焉。”
明无名氏《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愷悌仁慈。”
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恺悌的国语词典

和乐平易。

恺悌的网络释义

恺悌

  • 恺悌,汉语词汇。亦作“岂弟”,或作“ 恺弟 ”。
  • 拼音:kǎi tì
  • 释义:和乐平易。
  • 恺悌造句

    的侵蚀下,在温愔脉脉、天伦之乐的后面,则是狰狞丑恶的尔虞我诈,慈样恺悌的面纱底下,隐藏杀气腾腾的金钱利害冲突,冷清秋的“齐大非偶”。
    严峻刻薄的四阿哥做了皇帝,亏得有这么一位慈详恺悌的老太后。
    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质朴无伪。
    凡八字中有天月二德,其人恺悌慈祥,待人至诚仁厚。
    ‘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当官的要如《诗经》所说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而老百姓则要保持家庭和睦,必要时又要舍家报国。

    汉字详情

    kǎi [kai]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M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USU
    四角: 9201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豈声。本义:欢乐,和乐)

    (2) 同本义

    恺,乐也。——《说文》。按,豈,愷实同一字。

    中心物恺。——《庄子·天道》。又如:恺悌(和乐平易,平易近人。也作恺弟,岂弟);恺恻(和乐恻隐);恺豫(和乐)

    (3) 明

    夫不勤勤则前人不当,不恳恳则觉德不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名词

    (1) 假借为“凯”。军队胜利后所奏之乐

    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周礼·大司乐》。郑玄注:“恺乐,献功之乐。”

    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杜预注:“恺。乐也。”

    徐方一战收,振旅已奏恺。—— 张翥《后出军》

    (2) 又如:恺歌(军队胜利归来所唱的歌);恺乐(战胜归来所奏的乐歌)

    英文翻译

    enjoy, be contented, joyful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潮州话:kai2

    宋本广韵

    [ti]
    部首: 339
    笔画: 10
    五笔: NUXT
    五行:
    吉凶:
    仓颉: PCNH
    四角: 98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弟声。本义:敬爱兄长) 同本义。亦泛指敬重长上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悌,善兄弟也。——《说文》

    弟爱兄谓之悌。——贾谊《道术》

    (2) 又如:悌达(悌顺。敬爱和顺)

    形容词

    (1) 和易 。

    (2) 如:恺悌(和乐平易);悌睦(和睦)

    (3) 用同“体”。亲近 。

    (4) 如:悌己人(亲信);悌友(兄弟姊妹间亲密和睦)

    英文翻译

    brotherly, respectful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ta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梅县腔] ti5 [陆丰腔] ti5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台湾四县腔] ti5 [宝安腔] ti3
    ◎ 潮州话:多衣6(弟)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dex/dejdʰ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