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心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僧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饭僧》诗:“同游息心客,暖然若可睹。” 黄节 注:“诗以息心客目沙门也。”参见“ 息心 ”。
引证解释
⒈ 指僧人。参见“息心”。
引南朝宋谢灵运《过瞿溪山饭僧》诗:“同游息心客,暖然若可睹。”
黄节注:“诗以息心客目沙门也。”
息心客的网络释义
息心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名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东莞腔]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xid5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息 | 相即 | 心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sĭək | sik/si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心 | 息林 | 心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sĭĕm | si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2) 同本义
客,寄也。——《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 东川。—— 白居易《雨夜有念》
(3) 又如:客边(暂寓别人家里);客纲客纪(经常出门在外者的法度经验);客寄(寄居客地人家)
(4) 以客礼相待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又如:客帐司(衙门中司接待的官员);客将(泛指一般吏役);客遇(以宾客相待);客礼(接待宾客的礼节)
名词
(1) 来宾,宾客
客,宾 客。——《广韵》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主人敬客。则先拜客。——《礼记·曲礼》。按,客小于宾。
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周礼·大行人》
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周礼·象胥》
济济者,客也。——《礼记·祭义》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时座上有健谈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问远方。——《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客中(客人身分);客位(客厅);客长(对旅客的敬称);客官(对客人的敬称;对别部官员的称呼);客位(宾客的位次,席位);客道(为宾客之道);客难(宾客的问难)
(3) 旅客;旅居他乡的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又如:客舟(客船。运送旅客的船);客衣(客行者的衣着);客侣(客旅。旅客)
(5) 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后汉书·马廖传》
(6) 又如:生客;熟客;客家(买货的一方,客户;雇工)
(7) 诸侯委派出使他国的使臣
凡诸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周礼》
(8) 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臣闻吏议驱客,窃以为过矣。——李期《谏逐客令》
鲁客事 楚王。—— 宋· 鲍照《拟古三首》
(9) 又如:客卿
(10) 外来的盗寇或敌人 。如:暴客(残暴的敌人)
(11) 商贩,行商
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儒林外史》
(12) 泛指某人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王安石《省兵》
(13) 鬼怪
这荒园堑,怕花妖木客寻常见,去小庭深院。——汤显祖《牡丹亭》
(14) 食客,门客
欲以客往赴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比门下之客。——《战国策·齐策》
问门下诸客。
形容词
(1) 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 。如:客观;客体
(2) 过去的 。如:客岁;客冬
量词
用于论份出售的食品
他又喊了一客葱花猪肉烧饼和一客肉馒头。——茅盾《有志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k7 kak7 [梅县腔] hak7 kak7 ket7 [东莞腔] hak7 [客语拼音字汇] hag5 ked5 [陆丰腔] hak7 [客英字典] hak7 kak7 [宝安腔] hak7 | kak7 [沙头角腔] hak7 kak8 [台湾四县腔] hak7 kak7
◎ 潮州话:k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客 | 苦格 | 溪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khrak/qeak | ɣɒi |